热门关键词:
(取消落户限制,县城会成为“回得去的故乡”吗?)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要取消县城落户限制了?据报道,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消息甫出,备受关注。其实,取消县城落户显著并非新闻,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发文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很多省份早已取消县城落户限制,甚至迈得步伐更大,比如广东省两年多前就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放开放宽除广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如今看《意见》,它不是重申取消县城落户限制,而是要求全面落实这一政策,也就是说,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已不是看点,全面落实才是要务。
根据中央部署,今年我国将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其重要背景是,我国城镇化率处在60%-70%之间,仍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为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
取消县城落户限制不难做到,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也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提高县城的吸引力,如何让外来人口欣欣然到县城落户?如何让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心甘情愿地在县城扎根?
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很多劳动力都扎堆涌向省会城市,涌向长三角、珠三角,涌向北上广深。不是他们好高骛远,看不上县城,而是因为那些地方拥有丰沛资源,能够吸纳足够之多的就业岗位,用一种最简单的话表达就是,在那些地方,他们有工做、有钱挣。而在一些县城,工作不太好找,乃至太不好找,他们到县城做什么?
再说,本地农业人口“转移”到了县城,如果他们并无一技之长,如何养家糊口?他们在农村还有耕地,尚可自足,一旦进城落户,扔掉了农民身份,但农民身份所能带来的好处,比如承包的耕地怎么处理?
仔细看《意见》,可发现中央已作出了精准“回应”。比如,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这一安排打消了本地农业人口的担忧,让他们有动力“转移”到县城中去。此外,大规模开展面向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城市里立得住。
《意见》还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上大做文章。比如,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为例,无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还是全面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乃至鼓励发展职业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都很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塑造县城的魅力,提升县城的软实力。
显然,国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其战略考量,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愿意到哪里落户,则有更现实的利益考量。当县城生产、生活、生态都有竞争力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到县城安家落户。
人们常说“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是一种心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像笔者这一代人,从县城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城市谋业,尽管现世安稳,也成了“地道”的城里人,但实现心理上的彻底转型何其难矣。难忘故土,难忘乡情,总有一种乡愁挥之不去,无论眉宇还是言谈,都有乡土气质在。当县城越发彰显独特优势,也许有一天将有很多人选择到县城去!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