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深圳科技新政意在创新引领,引进人才、按贡献分配成亮点)
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双驱动”特区,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又将被赋予新的使命。
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赋予了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作为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深圳则肩负着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其核心引擎功能和创新引领作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国庆对第一财经表示,到了改革开放2.0时代,原来靠粗放型的制造业增长路线已经越来越难走通,下一步必须要走科技驱动路线,向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靠拢。“中央把科技、引才、成果转化等政策先试行于深圳,实际上是将深圳作为长远的试点,探索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走通,会推广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圳则率先进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健全“按贡献”分配机制
《方案》提出,深圳要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要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在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
同时,健全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率先探索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据了解,深圳市目前拥有国内多所名校的研究院,未来将建设更多院校。目前正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国家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进行产业转化,通过这项制度让科技成果的发明者在转化方面收益更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胡国庆指出,健全要素市场评价贡献机制尤为重要,或将逐渐改变中国的科研领域分配模式。此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模式实际上对于高科技人员并不太适合。实行按贡献来分配,可以极大地刺激这些高层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许多科研成果,可能仅仅一个想法,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贡献和产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科研成果的转化的分配制度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保护,进一步明确利益分配的机制,更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优化科研经费投入,引入“高精尖”国际人才
在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方面,《方案》指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支持实行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
胡国庆向第一财经介绍,深圳此前已在科研经费模式做出一些探索,例如,采用定向资助模式,每年定向拨付给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固定的经费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属于非竞争性资助。竞争性资助指的是大量的科研院校统一向科创委、发改委申请等自主申请的科研项目。双轨的导入更有利于一些基础院校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应用研究,使其在技术研究方面可以取得更大的操作进展。
曹钟雄认为,首先,双轨制将推动市场+科学的融合创新的新路径,让技术创新和科学发现更贴近市场,更符合产业发展的要求。其次,政企科技创新咨询制度,改变传统的关起门来搞科研,评项目的做法,让企业来提需求、评项目、给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本次《方案》也赋予深圳新的“揽才”新政。其指出,按程序赋予深圳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权限,探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流程。支持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办理R字签证和提供出入境便利等。
此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学术总监、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国务院津贴专家乐正曾发文称,“深圳一直都是移民城市,这是深圳人口红利的关键。但是,深圳还不是国际化的移民城市,更不是一个成熟的国际高端人才的聚合中心......深圳必须下大力气争取在2035年之前,在科研人才、机构和高校的国际化聚合和提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胡国庆则表示,深圳作为试点将探索出一条未来引进外籍高层人才的范例路线。半导体、芯片及其他“高精尖”关键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大多还是在西方,引进高层次的外籍人才,将对深圳的科研等各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胡国庆称,“改革开放40年已经过去,40年以后该怎么走,中国改革开放到了2.0版。这些相关的方案也为中国其他区域指引方向。”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3-7767-2635
咨询热线
133-7767-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