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芜湖市首批选派100名年轻干部赴上海、深圳两地开展实训锻炼:对标先进取真经 学训结合促发展)
2021年10月14日,我市选派首批100名年轻干部赴上海、深圳两地开展实训锻炼。在100天的时间里,参训干部在上海、深圳等地知名企业跟班学习,全方位、深层次、沉浸式融入火热实训中,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本领,收获颇丰。为切实做好实训的“后半篇文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此次选取了部分参训干部的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市发改委战略规划和法规科科长郭甄——
学训结合拓思路拉近沪芜强链接
左边习近平右边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实训之初,我带领全组开展了深入讨论,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深刻认识到百日实训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我们既要见事,通过融入企业,摸透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形成招引成果;也要见人,努力学习先发地区先进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主动思考芜湖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作为来自发改部门的参训干部,我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产业发展、人才招引精准发力,牵头对接的上海影创科技总投资30亿元的智能穿戴设备项目,已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在芜湖接待商洽;王清宪省长在合肥听取了该企业拟在合、芜两地落户项目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充分发掘企业投资潜力,牵头对接的杰事杰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及Ⅳ型氢气瓶、高性能导热塑料等4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0亿元,正在深入接触中。
入沪实训以来,我牢记职责使命,围绕“融入企业、‘双招双引’、磨练自身”三条主线,开拓眼界、创新思路、提升本领,带领市直机关第二组全体干部,拜访企业41家、园区6个,摸排招商线索17条,陪同8家企业来芜考察洽谈。通过逐步融入实训企业、主动学习调研一批园区,将自己关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与实训岗位相结合,思考形成了一套实训工作整体思路,建立了一套招引对接具体办法。现在的我,与企业家能聊得来了、思路能发散开了、痛点也能抓得住了,越学越自信、越干越带劲。
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加快构建“1+N”的飞地体系。浙江台州、金华、嘉兴海宁、湖州南浔等地,坚持以医药、信息技术等特定产业领域为主导方向,采用政府“自营”、专业市场主体“代营”、科创基金主导等多模式相结合,构建专业化科创(人才)飞地平台。对于芜湖来说,可以综合考虑投入成本、产出效益以及发挥“皖籍”沪企作用,借鉴兄弟省市飞地建设模式,加快构建“1+N”的飞地体系。“1”即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N”即围绕芜湖今后一段时间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皖籍”沪企,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多维度、体系化、专业化的在沪飞地“桥头堡”“前哨站”“储备库”。
二是建议支持建设芜湖(上海)视谷创新中心。以中航华东光电上海公司为依托,筑巢引凤,综合运用项目合作、基金运作等方式,延伸“触角”,打造芜湖在上海“双招双引”的企业“前哨”——芜湖(上海)视谷创新中心。
市政府办政务信息舆情科副科长胡蓉菲——
学沪上经验建芜优之城
去年10月,我作为首批参训干部,被选派到上海小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训,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我倍感珍惜,全身心融入岗位、全流程服务企业、全方位感悟上海。
一、“学”字为先,全身心融入实训岗位。实训初期,企业将我的到来理解为“挂职镀金”。如何融入,成了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本着“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的原则,前期我主要在“听”上下功夫,听工作安排、听企业诉求。如在一次政企对接会上,听到小村资本合伙人正在为冻干食品项目选址发愁后,我立刻向他推介了无为市食品产业园,并主动联系市投促部门,为企业牵线搭桥。在深入交流中,我既感受到企业对政府部门形象还存在误解,也感受到企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待,为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找准了发力点。实训期间,我偶遇一起民事纠纷,一名上海社区工作者正向当事人详细介绍《民法典》中关于监护人的相关规定,他的熟练程度让我惊叹上海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2014年起,上海市在全国创新设置社区工作者职业序列,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经过7年多的努力,上海社工队伍日趋壮大,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建议我市学习上海经验,从招录、培训、管理、考评等环节入手,打造一支“真落实、敢落实、善落实”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干”字当头,全流程服务实训企业。为了尽快转变角色,我第一时间系统学习了“紫云英人才计划”“1%工作法”等政策文件,对全市招商政策和产业布局有了初步了解。每次在拜访企业前,我都会借助互联网、朋友圈等多个渠道对考察企业进行前期调研,了解企业家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在拜访亮风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时,得知他与旷视CEO印奇是同门师兄弟,我便向他重点介绍了我市“中国视谷”项目,迅速找到共同话题,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在实训时,我发现上海市政府的各个部门公共服务理念非常先进,善于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关注企业需要什么。以张江浦软孵化器为例,该园区除向企业提供工商财税、政策补贴等基础服务外,还提供左边法律右边咨询、股权投资、品牌活动等特色化服务,形成了一套全周期创业服务体系。建议我市学习上海经验,从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小试中试等普惠性、低成本的公共服务着手,为孵化器内入驻企业降低试错成本,促进企业创新创业。
三、“研”字立标,全方位感悟实训城市。走进张江“城中村”改造地块,调研人民城市建设情况;实地感悟上海疫情防控举措,反思我市防控差距;学习浦东新区“双创”经验,思考打造“创业芜优”之城举措;了解战新产业发展情况,探讨运用资本力量撬动产业升级提速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市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优化产业战略方向和项目准入标准,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上海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已聚集上市公司100余家。建议我市学习上海经验,研究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基金,重点支持基于区域间产业协作发展的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软件服务业技术创新等,引领高端智能制造企业落户芜湖。
弋江区市场监管局一级科员梁海洋——
借鉴“抢跑提效”经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百日实训学习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小政府,大社会”,这确实是深圳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特点。不仅如此,深圳的各项政策制定和执行都极其高效,“抢跑提效”已经成为深圳政府的“绝活”。
一、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深圳飞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跳出固有的发展思路,只要不违反中央规定、左边法律右边法规没有禁止的,只要是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吁、人民有要求的,就要大胆去试、大胆突破、大胆去干,这也正是国家实施“负面清单”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在“双招双引”过程中,投资商往往要先看这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治素养。说到底,就是有没有制度创新的意识和本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大胆试、大胆闯的勇气、信心、决心和担当。
二、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才是最大的激励
深圳的改革和创新有如此大的突破,容错纠错机制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要想真正让广大干部克服“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不仅要建立切实可行、科学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更重要的是将其落到实处。要继续深化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消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顾虑,调动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坚持公开透明,让容错纠错机制在大众的监督下进行,彰显党宽容探索性失误、鼓励大胆创新的主张,也能积极调动全社会监督和参与改革实践的热情,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使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起到保护干部、激发干劲的作用。
三、实施细则要及时跟进,确保政策真正落地
2018年3月,深圳市印发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了20项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我们仔细品读后发现,其中的“营商环境改革20条”并不是简单地“复读”了中央文件的原则性内容,而是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把文件细化成条条可检验、可执行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方案。比如中央强调保护企业家财产权要做到“三区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中就明确提出了要通过制定涉案财产处置细则,明确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合法财产和违法所得等标准和规范。所以,快速、准确、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的政策精神,并时刻树立“抢跑”意识,率先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深圳成功的关键之一。
湾沚区科技局一级科员张纯——
鉴他山之石助力高企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上海市奉贤区公布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600家。而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中,2021年高企数量为1300家,2022年高企数量1600家,2023年高企数量为2000家。
毫无疑问,上海市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方面,探索出一些独到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深入企业走访,提高服务效能。积极开展助企“摆渡人”活动,以常态化走访的形式深入企业,对于有意向申报高企的科技型企业,针对高企的申报要求和评价体系,对企业多方面进行调研核实,助推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搭建沟通平台,助力产学研合作。依托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服务交流等在线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展示企业技术服务/产品、拓展客户资源、寻求高校合作、突破技术痛点,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平台可以增加科研成果的曝光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与科技型企业交流合作,增加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成功率。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海市通过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破区域政策限制、加强法治保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芜湖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升规”、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升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形成创新能力突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入践行“店小二”服务精神,及时跟进了解疫情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主动对接指导,积极制定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全面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强大院大所合作,举办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推行“1%工作法”,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利润的制约因素,逐一拿出降本增效措施,实现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全市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
鸠江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璇——
读懂企业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深圳一直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的服务理念。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一环,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深圳企业竖起大拇指。
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要提供公平透明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的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给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吃上“定心丸”。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企业的利益关系。
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按照相应领域的管理与技术标准科学制定政务流程,科学高效地设置办事流程,并确保相关制度规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政务办理过程、相关规定、结果等信息,以合适的渠道及时公开。要有服务意识,相关办事机关及工作人员应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企业和企业家的立场,急企业和企业家之所急,想企业和企业家之所想,做企业和企业家切实需要却力所不及的事情。
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要能够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地把握,并致力于帮助企业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克服难点。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日常监督,综合运用培训、考察、考核等激励手段,促成政府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服务意识与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满意度。
镜湖市场监督管理所一级科员沈冲——
镜湖区财政局一级科员谭雯——
践行精益六西格玛提升招商工作格局
“百日实训”开展一月有余,赴沪入企跟学的干部们始终牢记“双招双引”的使命要求,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自觉,在积极融入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养分”,挖掘并践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赋能增效。
精益六西格玛是整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通过准时生产与全员积极参与流程的优化与过程的改进,减少浪费和消除变异,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作为此次“百日实训”的企业之一,上药控股全面推进精益六西格玛,不断优化内部供应链,构建卓越运营体系,在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扩大市场等方面取得收益,逐渐成长为一家经营中心网络遍布全国17个省市,公司分销网络覆盖全国多家的医疗机构终端,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对于芜湖招商干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精益六西格玛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招商工作中,也要学习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不断扩大知识领域、优化接待方案,主动和不同的客商交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商业谈判能力,不断反思项目接洽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再优化,思路能否再开阔。同时,精益六西格玛的核心在于整个系统,这就要求在招商工作中要建立系统思维,不能单以关系拉项目、单以政策引项目、单以投资评项目,要通盘考虑项目运行逻辑,是否能带动本地就业、是否能补齐产业缺失、是否能提升行业水平以及企业到芜湖投资我们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
消除波动与浪费,流程管理更高效。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以流程为中心,摆脱以组织功能为出发点的思考方式。只有以流程为中心才能真正发现整个价值流中哪些是产生价值的,哪些是不稳定的、哪些是浪费的,继而消除波动与浪费,实现高效管理。招商工作亦如是。去年以来,在全市“双招双引”的热潮下,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行动,主动外出招商、多方搜寻项目线索,若能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流程化的项目推进机制,便能大幅度降低因环节推进缓慢或谈判不得法而导致的线索流失,破解堵点痛点,提升企业签约落地率。
善于分析找原因,解题工具要精准。要实现精益生产速度和六西格玛的过程稳健性,必须确定问题的种类,针对具体问题选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和工具。招商没有固定的套路,不同产业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股东背景的企业,投资诉求可能完全不同。即便是同一家企业,对接不同层级的负责人员,获得的企业信息也可能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干部在招商时,要乐于学习、要主动思考、要善于倾听,捕捉关键信息、摆脱惯性思维,个性化定制项目推进方案。
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党委委员阳蒙志——
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加快实现人才聚集
“百日实训”期间,我一直对上海人才引进方面的先进经验保持着极大的关注,经过对实训企业九州通公司“家文化”的了解、对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赞华集团的拜访以及对上海市人才政策30条细则的学习,结合芜湖市2021年启动的“紫云英人才计划”,现就优化人才政策落实谈几点想法: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促进人才政策深入人心。除了利用各类公众媒体平台进行“广撒网”式地宣传外,还需结合本市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进企业、进高校、送政策”等活动,就人才引进、政策待遇、家属安置、子女上学、解决住房等企业和人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解读。
二是精准摸底调查,建立人才供需数据库。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准确了解人才需求,同时对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增强与专家人才协会等社会团体的联系,为人才引进建立储备库。借助人力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定位专业人才,扩大企业人才发掘渠道,解决人才紧缺困境。
三是构建宜居环境,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加大投入,建设更加便利的大型商业、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医疗、教育、公共安全水平,构建人才宜居生活环境。加大对人才精神需求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树立“城市自信”,建设并落实人才评比表彰机制,解决人才情感、自我价值实现等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市场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市场工具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引导高校、企业和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相互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充分发挥以才引才的作用,凭借现有人才或在外芜湖籍人才,协助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荐成功的“伯乐”,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
五是灵活人才管理,创新资源共享模式。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允许和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有专长、有技术的人员离岗创业,并保留与原工作岗位同等的晋升职称等级和社保。建立柔性引才机制,人才不受地域、户籍、档案等制约,在不改变他们与原单位关系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兼职聘用、技术入股、培训指导、挂职锻炼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人才引进。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