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目前是否出现了留学人员「归国潮」,对于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此问题已加入圆桌「向世界介绍中国」,更多留学故事,请关注圆桌>>>
是否出现「归国潮」,我们用教育部权威发布的数据说话。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同期,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
教育部: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虽然没有出现归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净流入」现象,但和十年前相比,回国人员和出国人员的比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还是看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08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7.98万人,而该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仅为6.93万人。把时间稍微拉近一点,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回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5.35万人。
留学生在回国时面临的竞争在加剧,这一点无须多言。在职场上,他们不仅要面对五十多万名「海归」的竞争,也要与数量在80万左右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们为了理想的工作而努力。
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工资等待遇如何?
在「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工资待遇等如何?」这道问题下,知友们介绍了留学生在购置免税车、获得创业资金扶持等方面一些扶持政策,多个回答也援引各类调研报告指出,留学生和本土应届生相比,在平均起薪方面仍然存在优势。但也有值得引起警惕的地方:
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有60%左右的海归本科生、40%左右的海归硕士生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在每月一万元以下。
这也提醒了各位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同学们,需要认真看待职业规划这回事,不要再迷信国外文凭,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备考雅思、准备留学英国的同学们而言,要正确看待这笔投资的潜在收益,提前为求职应聘做好准备。
对于普通中产家的海归,我有个真挚的建议:
可能会有人杠我啃老!但其实多和爹妈交流,寻求帮助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你想想你出国还花爹妈钱了呢。
这个善用
不是指多去问你爹妈要钱
不是指单纯折腾你爹妈的劳动力
也不仅指遇到问题去询问你爹妈的意见----这样也太瞧不起自己爹妈了
爹妈的资源网会比我们自己想象的大得多,经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的地方也有朋友。在这件事情上,我爸妈曾经无数次让我惊掉下巴。真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你爸妈到底认识了过些什么人。
图源网络
我表弟本科在国外学的是新闻,大一寒假想回国做实习,电话里特别担心,因为家里基本没有行业里的人,怕是不太行。聊完一个星期之后,他爸给他回电话说,一口气帮他找了4个实习,还都是本地大厂。问他想去哪里自己先挑。后来,寒假报道那天,去单位人事处,人事对他意外的客气,问他想去哪个节目,哪个部门,他来通知。我都震惊了。人事送他去部门的时候,还偷偷问他,你和上面的谁是什么关系?结果他特别老实的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关系……
再比如说我,研究生去了国外,换了新专业,一个特别特别特别小众的方向,以至于一开始爹妈都搞不懂我做的是啥。后来聊多了,有一天和我爸聊吐槽,我这以后工作怎么办,虽然选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根本不知道回国能去哪里工作,现在也只能靠实习和导师给建议往行业里钻。
图源网络
我爸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给我一天时间。随后,第二天就让我回电话和我说,你这次回家,我几个朋友就会带你去这几个相关的单位,然后你自己根据兴趣发展吧~当时的我就信心满满地准备继续在我热爱的方向毫无顾虑地学习啦!
-另外,我超喜欢的一个CV的签名,也是我爹弄到的,听说我之前找的实习,他也有帮忙搭桥,然而这一些消息,我都不知道。我问我爹,他表示:你没问,我干嘛和你说……
我从小情商就飘忽不定,间歇性忽高忽低,偶尔很善解人意,偶尔惹到朋友当场掀桌。但是,在有个方面,几乎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以至于在一些场合认识的长辈印象对我都还OK,那就是酒桌。海龟回国之后,这个是逃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我虽然不喜欢喝酒,但是遇到这样的场合我也从来不怵。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我爸教导有方。倒不是说他真的手把手教过什么,但是关键点上,我耳濡目染过不少东西。尤其等到20岁左右,我爹妈开始把我当大人看,开始分享一些社会经验。偶尔在饭桌上和爸妈小酌的时候,爹妈会说,饭桌上,这些事情不能做,那些事情一定要做。而且,很多时候,父母虽然自己虽然不愿意践行一些规矩,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或者不会告诉你。我爸基本从高三开始就会和我陆陆续续说一些,我也经常努力观察他在酒桌上和别人的互动,然后有机会也会照做。我们家在酒桌上的风格都走的是真诚路线,所以风评都还不错。在外面参加活动,长辈在正餐吃喝完以后,也会经常把我拉去请吃第二顿(我爸一般是麻将,我一般是撸串),而在这第二顿中能获得的信息和帮助,就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的第一顿能比的了。
当然了,这些规矩不是说,不能和自己的前辈或者平辈学,但是根据我在国内本科的经验。学长学姐基本都把握不好这个度,经常学的太过。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他们自己都还没玩转这些规则。更何况,你自己的身份,背景,资历都决定了你在这些场合应该所做的事情。前辈有时候和你本身的背景太不同,也会让他们所提的建议没有什么用处,而父母则会非常理解你现在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情况,尤其是如果之前又是他们帮忙介绍入行的话。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身体力行的,我爸所给我传授的很多经验,我都没有太吃过亏。
同理许多其他的行业,刚回国或者苦于回国后发展不顺的朋友,可以尝试以下跟爹妈沟通你的难处
如果爹妈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下自己的朋友,会让身边(和你一样真诚善良的)伙伴觉得自己在你心中很受重视。相对的,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对方也会动用这样的私人资源。大部分爹妈很多时候很愿意为自己孩子的朋友做点什么,因为大人们也很希望自己孩子以后碰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同龄的好朋友可以相互扶持(毕竟很多人我们这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然后各自爹妈也没法陪伴一辈子,爹妈们都很清楚这些事)。
两棵树的树根越交错缠绕,那这两棵树分开的几率也就越小。你和你小伙伴的友谊中牵扯的(重要的)人越多,那么这种羁绊一般就显得更为靠谱。
在美帝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搬家,毕业的时候她爸妈也一直尽心尽力,又是接送,又是开车,还有搬上搬下。我也常去他们家蹭饭。鉴于在饭桌上表现良好,其余时间段没有出现情商过分下滑的情况,她父母对我印象很不错。吃完饭,喝了点小酒之后,她爸妈经常和我说,叔叔阿姨没有别的希望,就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做很好的朋友,要相互帮助,就像我和我的闺蜜一样,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一晚上基本能听4遍)。
在高中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会求助于朋友的爸妈,几乎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和我女儿(儿子)一定要多相互帮助啊,相互扶持,遇到困难一定要多帮帮他啊,做好朋友。一般朋友爹妈和自己爹妈帮助自己小孩朋友的诉求都是一样的,没想你多聪明,多不凡,多有钱,只想着你可以真诚,靠谱,能够时时刻刻多帮帮他们自己的小孩就可以了。这类友谊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朋友的爸妈在你身上看到了他们年轻的影子,或者他们特别好的朋友的年轻时的影子。
大人们之间总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火花。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拒绝的话,基本上你自己心里也对你导师有点数了。
图源网络
这种操作一般在自己有小孩的老师或者长辈这里效果特别好。如果双方都是老父亲,那么很有可能会看到两个人握着手,喝着老酒,“涕泗横流”的场面。
并不是说,你真的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而是让现在指导你的老师对你个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印象。在见父母之前可能你身上的优点还只是你个人的优点,见面交谈之后,你的优点很有可能就衍生成为你全家的优点,变成了这孩子家里规矩很严,这孩子爸妈都很识大体,这孩子一家人都很踏实,这孩子一家人……当然了,你有啥缺点的话,说不好到时候就变成了全家的缺点……
话说回来,这种印象,肯定不是单面的,见面之后,父母也肯定对老师有了印象。脑子清楚的爹妈(一般中产的爹妈脑子大都比较清楚)基本上也会在饭后带回来一些初步的测评,这些测评都是很好的衡量你现在的老师是否靠谱的参考。
这几年来,我爸一直和我说,感情都是麻烦出来的。让我不必过分担心去麻烦别人,或者让别人麻烦自己。(当然了,这当中也要夹杂着对人和事情的基本判断)自然,我爸妈也很欢迎我去麻烦他们。之前的很多时候,我很固执地不想依靠他们,现在想想当时走了不少弯路,后悔药也算是吃了不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如果有相同的困扰的话,也可以试着去尝试“烦”一下自己的爸妈,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半年前归国,非常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长远角度越来越看好东亚的发展,眼前经济的下滑是短期的,也是全球的,长期来说只要中日韩关系持续向暖,加上与东南亚几国的合作,亚洲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这期间所带来的机会正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抓住的。
所以一定会有归国潮,且潮水会越涨越高。
而我认为经验和教训不应该分享给已经归国的留学生,更应该分享给还在读书但计划归国,甚至还没出国但计划出国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改变和选择。
当自己身处远离家人和朋友的环境时,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性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化思维能力的最好机会。跳出comfortzone去锻炼和试错:
与外国同学讨论作业时如何起主导作用;
写学术论文怎么critical又有逻辑的分析深层原因;
楼上邻居一到半夜就制造噪音,作为expat如何合理又有效的解决;
每个独自在国外遇到的大事小事都是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抓住每件事,然后解决掉。
学校的生活主要是上课、考试、写论文的循环,如果只读一年硕士,连第二个循环都没遇到就毕业了。这样的留学太匆忙,无法深入理解什么是文化差异、如何提高跨国沟通能力。
毕业后把自己从象牙塔里拽出,扔进真正的社会,尽量多的去了解那些国外工作的潜规则还有“言下之意”。然后才逐渐理解为什么都说地球是个村,每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村落,不同的村落有些不一样的文化和方言而已,比如德国人普遍严谨却缺少幽默感、荷兰人多数思想开放也利益至上、西班牙人热情似火工作起来却佛系的很。
时刻关注国内的形势发展,并在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后归国,好的选择才会更多,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希望过哪种生活也看的更清楚:
哪个行业的机会多,自己的优势大;
年龄超过多少归国是劣势;
去企业、自己创业还是进体制;
有什么能整合的资源和人脉,什么时间可以做成什么事情;
以上。
希望每位留学生都能不负韶华,骄傲归国。
相关阅读:
主动选择回国的海归发展如何,后没后悔?
答主:Mark@陈曦,InVisor留学副总经理,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公共关系学硕士」
今天,我会以一个留学生归国的学长身份,来给各位学成归国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国学名言有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与道。”我们掌握了术以后,道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将从「术」与「道」两个方面,来展开我的分享。
放平心态很重要!既然大家在同一个竞争场上,说明场内的每一位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要觉得自己是G5、藤校毕业,就比其他人牛逼,保持谦卑的心态,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做好自己能力的定位,做与能力相匹配的期望。每一年有很多面试者都是心气太高,能力达不到,却对薪资有过高的期待。要注意,人只能挣认知范围内的钱,这样才能知行合一。
一年两度的校招:秋招&春招,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两期的招聘会是最能把应届生身份优势进行最大化利用的。同学们在校招期间,一定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好时间点
看看自己所参加的校招时间是否与毕业时间相匹配。很多留学毕业的同学们经常会问我“自己要参加哪一届的校招”,这里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大家照着自己的学年以此类推下去即可:
国外留学生在2022年9月结课,将于2022年11月拿毕业证,要参加2022-2023期间开展的秋季、春季校园招聘。
·多为自己创造机会
多投简历,但不要毫无目的地广撒网。可以到“应届生求职网”上了解各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在企业官网上,留意线上、线下宣讲会的时间。
·把每一次面试当做练习机会
多面试,只要有机会就去面试,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面试节奏和内容框架,这个练习逻辑跟雅思口语考试是一样的。
·及时复盘总结
多反思、总结每一次面试过后表现不足的地方,及时更新修改简历以及面试技巧。简历的话,可以找已经在职的学长学姐帮忙修改润色,撰写个人经历要注意遵循STAR原则。
·做好两手准备
可以多练习公务员行测的题目、以及各个公司特定入职笔试题,这些都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至于就业行业,一般分为专业类和综合类。
专业类的行业一般需要专业十分对口匹配的学生。综合类的话,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范围会比较泛,甚至是没有专业要求的限制,例如管培生、运营类的岗位、又或者是销售岗。
——
以上就是Mark老师分享给大家的建议啦!小鸥悄悄告诉大家,咱们Mark老师刚毕业时,就成功拿到了世界500强之一的仁孚管培生左边offer右边哦!来看看Mark老师斩获大厂左边offer右边的秘籍吧~
如何看待「管理培训生」这个职位?需要培养哪些素质?
如果你有任何留学申请相关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们
也欢迎直接敲我们的微信客服invisor003进行留学咨询,备注“小鸥”哦?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