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上海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留学生找工作: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docx)
【上海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留学生找工作:每年都是
“最难就业季”
刚从求职大战中胜出的李同学,字。这名拿着国内顶尖高校硕士学位的
回顾过去8个月的找工作经历,用上了“不堪回首”四个
90后女生,向我们“吐槽”:找工作之初“还没战死,
险些吓死”。
“去咨询公司面试,左边的是斯坦福硕士,右边是哥大硕士,还有一群加州伯克利的毕
业生在窗边旁若无人地攀交情。等候室就像海归精英聚会,让我觉得自己土鳖到家了,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然而,在与“无处不在”的海归精英“交手”几次后,李同学发现,有些海归的竞争力并不
强。
“现在想想他们那么夸张地炫耀海外经历,也是为自己壮胆吧。
”
当国内高校毕业生对海归抢饭碗心怀怨怼的时候,海归群体也在大呼
“就业难”。
2013年底的一组数据显示,只有65.3%到工作的占21.0%;6~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求职时间。
的海归在回国3个月内找到工作;
8.2%;还有超过5%的海归需要
3~6个月找
1年以上的
然而,在对这个数据进行细分之前,
我们并不能断定海归求职已陷入困境。
海归群体天
然划分为“大海龟”和“小海龟”。
名校毕业、有
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
出国前在国内职场已小有成绩的留学人员,
通常
被称为“大海龟”。
相应地,一直在读书、没有实习和就业经历、
于常春藤名校,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大学,都只能算作
毕业后立刻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无论毕业
“小海龟”。
已经工作
人的工作能力。
3年的李先生告诉我们,
根据他的观察,身边的“小海龟”同事并没有表现出过
在他看来,真正在职场上有说服力的,是那些在国内取得职业成就,随后出国读的“大海龟”。
MBA
“这些人是全球流动的,根据全球的机会调整自己。他们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会找到不错
的工作,并且做得很好。只是碰巧中国有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而且碰巧他们的家乡在中国。
”
李先生认为,就业环境对留学人员“看人下菜碟儿”,是市场的正常调节,因为海归整体
含金量正在下降。“留学的出口松了,求职的入口自然就紧了。”
刚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求职的肖同学,对于理想工作的预期包括不错的收入、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培训机会,能获得社会的尊重,相对好的福利,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工作设备。
肖同学告诉我们,他理想的薪资水平是月薪两万。
在私企工作3年的李先生认为,肖同学的薪资要求不离谱,但是,作为刚入职的新人,只有投行等高强度的行业能达到这个水平。
而刚找到工作还没有入职的李同学告诉我们,她身边的同学平均月薪在6500元左右。
招募应届毕业生的职位中,月薪过万已经是少有的高薪酬了。
收入水平是海归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然而,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
一份工作,年薪不足4万元,67.2%不足6万元。
求职1个月后,肖同学对薪资的底线降到了月薪4000元。
2004年从英国学成回国的张女士已经从职场新鲜人,进化成“白骨精”。讲起回国找工
作的经历,她仍然表示“受伤的感觉忘不了”。“当时海归还不像现在这么多,我去北京的人
才招聘会,居然还要买门票!”
张女士在英国获得了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本来以为回国后会被争相聘用,自己只
需从候选公司中挑待遇最好的,没想到人才市场上的招聘专员对她爱答不理。
“当时我觉得挺不能接受的,心理特别不是滋味儿,有一段时间意志消沉,不想找工作了。”
对海归来说,似乎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
此前有国内媒体报道,有的海归因为不被招聘单位算作应届毕业生,而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们专门查找了多家企业2014~2015年的校园招聘启事,发现多数知名外企、合资企
业、私企以及大型国企,都允许毕业1年内的海归参加校招。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直接在海外名校进行校园招聘,在优秀的中国留学
生毕业前,就将人才网罗麾下。一些公司还为留学生专门安排了海外的笔试和面试机会。
相比之下,一些事业单位、部分国企、中小企业,并没有针对海归的招聘说明。
肖同学告诉我们,他在找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和单位并不认同海外学历,或带有偏见。
“他们对国外大学不了解,心里没底,对学生的能力也十分怀疑,认为国外留学的年轻人多是纨绔子弟或者学习不好的。”
肖同学说,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海归学历造假的可能性更高。
而对于从未想过到“体制内”就职的张女士来说,性别偏见才是她求职最大的拦路虎。
“经常出现所有条件都符合,就是性别不符合的情况。更可气的是,有个HR告诉我,别的条件都能适当放宽,就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