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留学生建言“一带一路”:吸引海外人才存“重理轻文”现象)
图为第四届“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论坛”开幕式
对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博士生温少爽来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他研究的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通过建模预测哪些地区可能发生冲突,建议企业适时投资或者撤资。随着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样的研究变得越重要而紧迫。
同样发现机会的还有在马来西亚留学多年的张润轩。身为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他注意到,以往中国人通常对欧美国家更感兴趣,而“一带一路”倡议使越来越多企业和学校把视线投向了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利用暑假,旅居世界各地的中国学生学者纷纷归国。7月26日至29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主办了第四届“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论坛”。今年,留学人员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与会11国海外社团负责人的热议。
“‘一带一路’倡议触及了一个重大课题:在一个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如何和世界相处、合作,和平发展。”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左学金在论坛上说。留学人员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使者,而他们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参与也对人才政策和海外社团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外投资需大量文科人才
什么样的海外人才适合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来?说起“一带一路”倡议,很多人也许首先会想到海外投资、造桥修路等等。而在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波兰等国的19名留学负责人的讨论中,扩大文科人才在“一带一路”中的参与成了共同的诉求。
曾任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的温少爽对澎湃新闻左边()右边表示,他在学联经常收到关于中国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宣传资料,包括“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国家及地方的引才计划。不过,宣传中主要侧重于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但相对较少看到对人文社科人才的鼓励政策。
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行政部部长金茹依也在讨论中表示,她和一些文科博士生交流时发现,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较难被量化,在参评国内引才计划或奖项时,似乎仍是理科生占多数。
但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此前相对不太熟悉的国家,懂得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至关重要。波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李青怡在论坛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了解当地国情文化、精通外语,熟悉当地政策法规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譬如在波兰的留学生不像在英美国家的留学生那样容易获得国内的资源和支持,但却懂波兰语、了解波兰文化,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有效地走进波兰。
在了解外国国情的同时,文科研究的专业课题及培养的管理能力也可产生价值。温少爽研究的政治风险与投资决策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而他的一名老师研究企业和高校需要有多少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能够最高效运作,同样对用人单位具有现实意义。在他看来,将国外先进的人文社科研究带回国内,与带回国外高科技一样重要,因为“一流的技术用二流的管理,只能产生三流的效率”。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选择读文科的人数不在少数。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自2009-2010年以来,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选择非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学生多于STEM专业。
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刺激了去沿线国家留学的需求。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5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为加快推进语言互通,我国积极实施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间语言项目,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
留学生可作为“民间外交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成为一门“学问”。在这方面,身在海外的留学生在沟通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中国国家主席左边习近平右边于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说,“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在纽约工作多年的中国高校北美校友会联盟会长于开成对此深有体会。他观察称,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冷战思维,而中美民间关系虽然比较热络,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他对澎湃新闻表示,这并非在纽约买几块广告牌就已足够,而需要从美国社区入手,感染普通美国人了解、喜欢中国,这样他们在投票时可能就不会支持鼓吹反华的政客。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夏善晨也对澎湃新闻表示,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融合中国与外国的概念,使外国人更容易听懂并有所感受,而不是单方面的照本宣科。
不少留学人员社团都在这个方向努力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秘书长、东亚研究硕士生贺晓介绍说,该组织今年2月协助流失海外中华文物研究会及陕西昭陵博物馆,举办了“昭陵六骏”宾大研讨会,就宾大博物馆收藏的唐太宗时期著名文物“昭陵六骏”中的“两骏”归属问题进行讨论。
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东京地区事务局局长郑英博也表示,近年来一些日本媒体渲染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影响了部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尽管留日学生无法引导日本媒体的导向,但都是小小的民间外交官,可以首先影响身边的日本人,让他们明白媒体的导向不一定正确。
然而,学联在海外的活动也有可能引发质疑。美国福布斯新闻网今年6月刊发美国情报专家文章称,一些海外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有从事“间谍”行为的嫌疑,与中国驻外使馆的关系引人质疑。这名专家呼吁“禁止海外的官方中国学生组织”。《环球时报》英文版采访多名海外学联成员称,这种指控“荒谬”,学联为非政府组织,遵守当地国家左边法律右边。分析人士称,一些国家媒体捏造指控,一方面是出于某些人的恐华情绪,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外华人的竞争力让外国人感到了威胁。
多年在纽约从事海外华人社团工作的于开成对澎湃新闻表示,打消外国人对华人社团的猜疑确实任重道远。因为中国发展迅速、出国留学也呈现井喷式现象,确实可能在国外引起嫉妒心理。只要社团本身没有违法,就不用过于担心,同时也要加强沟通,争取得到外国人的理解和认可。
对接中国“出海”企业与留学人才
“把国家行为化为企业行为,(‘一带一路’倡议)才有生命力。”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夏善晨说。
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张润轩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表示,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越来越多,对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有巨大的需求,因为留学生既了解本地情况,又熟悉中国的系统。
然而,他和身边的同学的求职过程大都比较松散,通常是自己找或朋友介绍,没有更加系统、规范的应聘渠道。尽管还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他感到留学生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学生薪水较低,处于兼职或实习的状态,没有选拔出优秀的、能对企业提供价值的对口人才。
他正在考虑建立留学人才基地,对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企业和当地中国留学生。在他看来,这既能增加留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夏善晨表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于7月25日在纽约设立上海首个海外留学人员联络站,也是对接中国企业与留学人员的一次尝试。联络站将针对留美人员,宣传上海情况并发布人才或项目信息,拓宽海外人才工作渠道。
“海外留学生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如果希望他们回来,在海外宣传时,首先要用具体细致的内容帮他们了解中国。“于开成说。在他看来,仅仅派代表去国外学校放幻灯片,难以让留学生深刻了解一座城市、说服他们去那里成家立业。让留学生和企业找到互相满意的配对,需要大量人力、时间和财力的投入。
“这就像结婚一样,需要一定时间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决定。”说起海归这桩“人生大事”,于开成比喻说。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