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跨国公司的元老竟成海归的下属,不甘心找中介,为何又放弃去美国)
大家好,我是皇叔。
行车路上,从一个市区开往另一个市区,经过了不知多少栋高楼大厦或庭院屋舍,每一栋都矗立在那里监看时间的流逝,好像一只只「钢铁的胃」在慢慢消蚀着人们的生命。
搬家后的第二天,也就是8号,皇叔在家收拾了一天没有出门。白天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一篇网友们分享的世界各地令人迷惑的建筑大赏。
新闻里讲到,最近国外一家网站发起了一项活动,征集「差评建筑中的最差者」,几十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入选作品,让人形象的感受了一把堪称「设计界耻辱」的建筑。
好奇的童鞋可以自行搜一下相关的新闻。
今天的故事,准确来讲并不是和建筑相关,而是关于一位建筑设计师的真实经历。
主人公:鲁明
专业:建筑设计
(文中涉及人名、学校名与非公开化信息均采用化名)
鲁明是一名上海的建筑设计师,他工作重点是3D景观设计和整体效果演示。鲁明在进入某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前,曾是国内著名的数字特效公司的设计主管,参与过很多国内大型活动的数字效果解决方案设计。
在我看来,鲁明已经具备了同行业的尖端专业技术。对于他是否仍然需要接受更高的教育深造或者出国「镀金」,他一直抱有矛盾的心态。
上海,一个被称为「魔都」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聚集海外人才最多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经济发展飞速,上海百年来一直扮演「洋」角色。
“魔都”上海
一位纽约朋友来上海游玩后,回美国跟我说:上海就是天堂,跟上海比,美国某些城市只能算个农村。我确实被此番话雷住了,且不论上海是否真的比美国某些城市好,不过这几年的趋势确实是很多外国人涌入上海,多少让人想起来「老上海滩」「租界」「冒险家的乐园」.....
中国人大都有「围城」心理,外国人来得再多,想出去的心总是有的。鲁明正是在大上海背景下的个体代表之一。
鲁明曾经抱怨,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也是外国老板最器重的公司元老级人物,可是某留洋归来的硕士,却当了鲁明的领导。
要知道平时在他手底下干活的很多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优秀学生。因为他的技术、工作经验自然得到大家的尊重,也左边博得右边老板的赏识。
麻省理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
但仅凭张学历就有人成了他的领导,这自然成为他心中的隐痛。
这并非迫使鲁明考虑出国的唯一原因。中国很多做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凭借着自己的设计水平获得认可且自己不断钻研,获得业内同行的欣赏。
然而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单纯的「技术」至上并不是企业所追求的,好的技术需要好的商业支持。
鲁明作为技术总监,已经发觉到目前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可能是国内最前沿的,不过与大洋彼岸相比仍然存在先进技术及理念的差距,这也是迫使鲁明考虑去深造的另一个原因。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设计领域永远没有最高峰,只会有更高峰。
可惜,鲁明的机遇不好,他对艺术留学的事情并不了解,委托了对国外艺术专业不了解的中介办理留学申请,中介从网上搜索了几所学校,只为他申请了几所有相关专业的院校。
虽然有美国院校录取,但他仍迟迟没有成行。
得知他的烦恼后,我帮助他分析和介绍了录取他的几所学校的具体教学资源以及发展情况,随之也给了一些参考信息和建议。
鲁明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出国,继续在工作中学习等到时机成熟再考虑出国深造。
很多人看来,鲁明只是选择了错误的中介,导致申请的学校不能满足他的职业提升需求,倘若是顶尖院校对口专业,他或许现在已经身在美国了。
作为职业设计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人生计划做非常谨慎的选择,很多情况下,盲目的留学并不是条好出路。
鲁明在设计自己的道路时,也是考虑到了机会成本等因素,出国深造必然影响国内的工作衔接,其次就是到底学校提供的教学内容是否是自己职业瓶颈中真实所需的,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后做出判断。
很多在职的人会像鲁明一样,大多想转换心境,每个人的背景均不同,留学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
作为设计师,要懂得发现问题,如果目前状态必须转换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那出国留学注定是个最佳选择。反之,很可能是在走弯路,毕竟放弃目前的一切是冒险的,如果能够评估出最终的利弊,则不因犹豫不决而错失为此转变的佳机,以避免长期的烦恼。
(故事片段摘录自董瑷珲老师的《艺术留学宝典》)
正如央视体育的那张图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故事叔#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