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平均年龄27岁,35岁以下占六成,上海进入了“大众海归”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范彦萍/文受访者/图
随着上海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留学人才归国、来沪发展成为热潮。
“我是1987年出生的,原本以为自己还比较年轻,没想到看了下名单,90后的海归创业者占了一半。”海归代表赵亮自嘲说。今天,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宝山分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主办的“青年海归下午茶——聚焦新时代、新起点、新展望下的在沪海归青年”研讨会召开。会上就如何发挥青年归国留学人员聚集的人才优势、找准上海发展与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结合点、关注海归青年面临的难点痛点、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研讨会上,课题组发布了《聚焦新时代、新起点、新展望下的在沪海归青年调研报告》,留学回国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海归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2030”成绝对主力,海归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海归青年一直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累计达300多万人。到2018年,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5万余人。留学回国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其中20-29岁年龄段占87%,30-39岁年龄段占12%,累计占比99%。海归群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而海归青年人才向来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科技发展的引领者,然而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上海引进归国留学人员人数只有5.6万人。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宝山分会会长王闽于1992年留学回国,多年来,他切身感受到留学人员群体发生的变化。“这些年来,海归结构、层次、需求、纬度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上海进入了‘大众海归’时代,”王闽表示。
在王闽看来,目前在沪海归群体呈现大众化、多元化、规模化三大特点。此外,海归趋于年轻化,青年海归在创新、研究、学习方面能力突出,掌握前沿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并拥有丰富的人际网络。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如此量级的留学生群体,当下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青年海归已经形成创新创业的巨大力量。”王闽对于青年海归“情有独钟”,这亦成为其推动并支持“青年海归下午茶”活动的初衷。
王闽介绍称,留学人员整体素质高,呈现知识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青年海归普遍具有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青年海归的需求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留学人员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尚显不足,青年海归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如何扩大组织履盖面,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如何增强人才凝聚力,进而进一步团结凝聚海归力量,是我们目前专注的课题。”
今天,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宝山分会发布了“在沪海归青年情况调研”情况。调查显示,上海是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和工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5万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0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7.8亿美元。
据统计,上海留学回国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从本次问卷的参与者来看,25岁以下占6.48%,26至35岁占53.7%,两者合计占60.18%,这也反映了海归人员的年轻化特点,青年群体已经是归国留学人员的主体。随着“全民留学”时代的到来和留学人员数量的加速增长,海归青年群体还将进一步年轻化。
上海海归青年整体素质高,呈现知识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问卷调查显示,海归青年中,博士研究生占11.11%,硕士研究生学历占66.67%,大学学历占21.3%。海归青年在企业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比例很高,在企业管理、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7成海归热心参与团体组织的活动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海归青年愿意参与归国留学人员团体组织的活动,其中“十分愿意”的占65.74%,“愿意”的占31.48%。他们热心参与的原因,是认为这有利于结识朋友(92.59%)、有利于工作(74.07%)、活动内容精彩丰富(62.04%)、快速融入国内环境(42.59%)。
▌创业意愿强烈,正在创业的占到四分之一
海归青年较倾向于创业,正在创业的占25.93%,有意向创业并开始行动的有6.48%,有想法但尚未行动的占44.4%,没有创业打算的只有23.15%。也就是说,有创业意愿的占海归青年群体的3/4。
长期以来,海归青年群体在就业市场上有相当大的优势,除了海归学历层次较高之外,吸引用人单位的还有国际视野广阔、外语水平较高、思维活跃等素质。然而,随着“全民留学”浪潮的兴起,留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和多样化,近年来“留学红利”也越来越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据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显示,2/3的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员工时对海归和其他应聘者一视同仁。二是薪酬优势的减小。据报道,8成海归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签约月薪低于1万元,海归青年的期望薪酬和实际薪酬都与本土相同层次的毕业生越来越接近。三是“海归”变“海待”现象的增多。由于不适应国内环境、缺乏实习机会、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原因,许多海归刚回国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尤其在上海郊县地区和学历较低、毕业学校不知名的海归群体中,“海待”现象更为突出。
专家指出,这并不表明留学是负收益的。海归青年的竞争力,更加依赖于自身综合素质,而不是留学光环。海归青年需要适应本土环境,克服长期脱离国内环境造成的缺乏经验和人脉的缺憾,同时摆正心态,给自己定好合理预期,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上海对海归青年有很强的吸引力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向来是广大海归的首选目的地,今天依然对青年海归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问卷调查看,十分愿意在上海发展的海归青年占60.19%,愿意的占31.48%,无所谓的占7.41,不愿意的很少。同时,在问及比较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时,选择最多的是上海(93.52%),远远超过了深圳(35.19%)、北京(23.15%)、苏州(23.15%)等其他城市,这表明上海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是很有优势的。
海归青年在选择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的因素中,最看重的是求职机会(67.59)、创业机会(62.96)、社会保障(62.04)、子女教育(50%)、创业机会(44.4%)等因素。可以看出,上海由于经济发达、法制透明公正、医疗和教育资源富集,抓住了海归青年的主要关注点,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城市。
然而,海归青年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依然面临各种问题,主要有工作和社会压力大(64.81%),住房、生活成本高(55.56%),创业难(21.37%),婚恋问题(21.37%)等。在希望上海政府部门提供的出台的吸引海归青年来沪政策多是方面,主要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61.11%),提供租房和房屋补贴(58.33%),出台更多的创业支持措施(57.41%),创造宽松的文化(53.7%)等。
▌“海归下午茶”关注实际问题
今天举行的“海归下午茶”研讨会共设创业创新、职业发展、生活家庭、社会公益等4个圆桌论坛。这些话题紧扣海归青年生活和工作上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聚焦青年海归的创新创业、青年海归职业经理人、青年海归的教育、子女及婚姻、社会职责、慈善及公益等。研讨会吸引了逾百名海归人员参与。
在王闽看来,这四大主题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海归创新创业已经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目前更强调团队合作,我们希望为海归提供更多职业发展和创业经验。与此同时,创业和公益、职业发展共生。与老一代海归集中于科教文卫领域不同,青年海归的就业范围扩大,一些海归面临选择在何处落地发展的问题,同时对于归属感、亲情提出更多需求,这就需要关注到青年海归的教育、子女及婚姻问题。此外,关心社会公益是青年海归的重要特点,我们看到,青年海归在参与公益的同时,也在促进养老、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范彦萍/文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