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别再嘲讽王思聪了,看看这位鼓吹多配偶、师生恋,找00后女大学生的海归教授吧)
「来源:|个人发展精英会左边ID右边:gerenfazhanxuehui」
作者: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
这两天,微博、朋友圈都在热议王思聪的八卦,笑谈他与女生的聊天记录。
但我更关注另一桩让人细思恐极的事:
一个法学教授的一番言论火了。
这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副教授,英国留洋归来,硕士生导师。
履历金光闪闪,长得还挺帅。
年轻有为,文质彬彬,在学校很受学生欢迎。
可这样一个看起来“优质”的高校教师,一开口,震碎三观。
几天前,他在朋友圈发表了一系列“高见”。
首先他认为,既然科教兴国,就要多多关注高校教师的“生活问题”。
应该给高校教师“特殊对待”,譬如,多配偶。
为什么?
他解释道,这是他为大众对三胎政策意愿不高而献出的“良策”。
以高校教师为试点人群,推行“多配偶制”。
“照顾生活,心情好了,才能提高生育率。”
而之所以自己要先享有这项“特权”,他有一套画风清奇的逻辑:
“只有养尊处优的人,才有精力去创造人类精神财富。
像普通人一样困于柴米油盐,怎么搞得出学问。”
包毅楠还强调,自己尊重“女权”,呼吁的“多配偶制”,不只是一夫多妻。
当然也包括一妻多夫。
很难相信,这样荒唐的言论出自一个大学教授之口。
我国从1950年颁布《婚姻法》,早就明确把多配偶制彻底从左边法律右边层面废除。
如今,一个专攻左边法律右边的高级知识分子,借着“高校教师太辛苦”之由,呼吁那早就被证明是文化糟粕的婚姻习俗。
他头衔中那大大的“法学”二字,多讽刺。
不仅如此,更多的惊人言论被扒了出来。
某匿名提问平台上,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师生恋。
这位教授答曰:我支持,而且优先考虑。
事实上他不光支持,还在身体力行地“宣扬”师生恋。
并早已有自己的“目标猎物”。
在他众多的回答里,经常“不经意”提到一个他喜欢的“小美女”学生。
当有人提出学校是禁止师生恋的,包毅楠轻描淡写:
偷偷的不就行了。
因为他时常透露“小美女”的特征,比如“长头发”“朴素的女神范”。
很多人开始各种猜测这位女生到底是谁。
有人质疑,这样不会打扰人家的生活吗?
包毅楠回怼:
“你操什么心,当事人乐在其中。”
可实际上,哪有什么乐在其中,姑娘对他毫无兴趣。
没有选择他的讲座,包毅楠便恼羞成怒:
“哼,既然你对我不是真爱,那别怪我不再留念。”
但没了一个“小美女”又何妨,自信的包毅楠仍在寻觅其他猎物。
早在年初,他就在朋友圈扬言,今年一定会找一个00后的小女朋友。
不寒而栗。
名牌大学内,三尺讲台下,年轻的女生正襟危坐,敬重地望向本该传道授业的老师,渴望收获知识。
可讲台之上,道貌岸然的老师却借知识之名,扫视每一位女生,暗戳戳地意淫,妄图收进“后宫”。
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些人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这些奇葩言论很快被人炮轰,但包毅楠丝毫不觉自己有什么问题,还继续在朋友圈骂街:
“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什么见识,什么阅历?”
言下之意,我们这些普通人,哪配得上质疑他这个高学历人才。
明面上被人叫老师,背地里却干着龌龊的勾当。
谈何教书育人,是不是要教育学生恢复“三妻四妾”,怂恿同事都去搞师生恋?
幸而很快,学校做出了回应。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发布处理通报:
针对教师包毅楠在网络上发表错误言论,目前已暂停其一切教学活动,下一步学校将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依法依规做出处理。
我也是包毅楠鄙夷的普通人。
没有他书读得多,见识阅历也比不上,但我知道什么叫底线。
先从多配偶制说起。
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
一部分男性,竟真在幻想如包毅楠所说恢复一夫多妻制。
幕刃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词语
醒醒吧。
表面上,一夫多妻是男人的“福利”。
实际上,它剥夺的是女性的尊严,和80%普通人的权利。
微博上有个大V叫煮肘,和包毅楠一样,也“有理有据”地认为一夫多妻才是符合人性的制度。
并且,他真的拥有惊人的“后宫”。
他40多岁,有12个儿女,全是不同女友所生。
为达到生50个优质儿子的“小目标”,他长期寻求23岁以下美女“终生相伴生宝宝”。
“选妃”要求还很苛刻,必须同时满足:22岁内、170、C杯、7分、乖巧温柔。
若身高、罩杯等不足,就需相貌、处女、甜美、皮肤白嫩左边加分右边来弥补。
有近视、纹身、整容,则要严重扣分。
女性在他眼里,仿佛商品买卖一般,毫无尊重可言。
正是因为“佳丽”太多,在他眼里,女性的价值大小,只取决于生孩子。
另一方面,他的一夫多妻,也只是有钱人的特权。
除富豪之外的男人,都是地位最低的生物,没资格结婚生子。
女人只找优秀男、富男生孩子就行,和穷男结婚,没用。
怎样的男人,称之为穷?
煮肘的标准是:一个亿以下身家的,都是穷男。
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坐拥200多亿的富豪。
看到了吗?鼓吹多配偶制的煮肘和包毅楠,代表的只是少数高学历、高收益的“精英”。
他们把女性当作资源,并对普通男性充满鄙夷。
看起来只是在满足自己恶心的私欲,其实是在残酷地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当一夫多妻真成现实,女性成了商品,强势者大肆侵占,普通人则根本没资格入局。
你以为一夫多妻能让你活得像个左拥右抱的君王?
实际上,它只会把女人物化成一个个必须听话的子宫,然后剥夺绝大多数普通男人的婚育权。
更可笑的是一妻多夫。
关于这个,还曾有专家认真提议过,引起不小争议。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有光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如何更快乐》。
他提议,因为男女比例失调严重,3000万适婚男性找不到老婆。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妓院合法化”。
就因为几千万男人无法解决生理需求,就把女人“合法地”变成满足性欲的工具?
当然了,“专家”还有更全面的考虑。
对没钱的男人来说,妓院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他进一步提出,可以考虑一妻多夫。
因为一个妓女可以一天接客十几个,但男人不能有同时满足多个女人的能力。
所以,一妻多夫比一夫多妻更可行。
况且,妻子还有很多“功能”: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当伴侣。
女性照顾家庭,伺候一个和两个没太大差别。
而养育孩子,只需要妻子就够了,男人不用参与。
最后他总结,一妻多夫,虽然会让女性的选择减少,但会让男性娶到妻子的机会增加。
显然,利大于弊。
看完我甚至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这是篇认真的建议。
为了让男性获得满足,不惜靠牺牲女性的权利和幸福?
一妻多夫,看似是女人能同时得到多个男人的资源。
但实质,是一个女性要为多个男人同时提供性服务和生育劳动。
印度有部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
一个重男轻女的村庄,男多女少。
5个兄弟出钱,娶回来一个老婆。
噩梦由此开始。五人共享一个妻子,合法施暴,每天和一个丈夫共寝,周末两天还得被他们的父亲占有。
白天是没完没了的劳作。
做饭、打水、烧水、挤牛奶等等。
相夫教子,日夜劳作,永无尽头,还必须老老实实的,不能反抗。
所谓的一妻多夫,获利的不是女性,而是共享女性的男人们。
往更远点说,人都是有占有欲的。
自己的老婆被人分享,左拥右抱,恐怕家暴案和家庭凶杀案都会直线上升。
知乎上有人总结得好:
“多配偶制”如果解锁,会是什么局面?
一线城市:一夫多妻,有钱男性占据一切。
N线农村:一妻多夫,底层女性牺牲一切。
失去了选择权的,永远只是最普通最多数的老百姓。
包毅楠的言论里,另一点让人感到不适的,是他想方设法合理化自己的师生恋。
他外形尚可,有才有貌,又不断表达对“小美女”学生有多喜欢。
以至于有不明就里的学生,真以为这是件值得向往的事。
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走过来,很明白学生对老师容易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愫。
更多的社会经验,更广的社会阅历,也让老师显得魅力十足。
可这一切,哪有想象中的美好?
爱情的前提除了自由,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
而师生,地位完全不可能平等。
这种不平等,进而容易利用职务便利产生感情上的PUA。
你怎么知道这个老师人品有没有问题,会不会拿成绩作为胁迫对你提出要求?
如果是硕博导师,后果更惨,学位证就是最好的“武器”。
你看到的,只是沈从文爱上了学生张兆和,疯狂写情书。
你看不到的,是张兆和拒绝了无数次,最后在旁人不断劝说、撮合下同意,但婚后,沈从文就出了轨。
你看到的是美好湖面,可湖底的世界更大更幽暗。
1995年,北大中文系女生高岩认识了老师沈阳,“对老师特别听话、崇拜。”
而她特别崇拜、喜欢的老师,却像饿狼一样扑向了她。
高岩闺蜜李悠悠实名举报教授沈阳的文章
1998年,高岩开煤气自杀身亡。
北大当时给沈阳记大过处分,原因是沈阳与高岩存在男女关系。
这种所谓男女关系,本质上是性侵,却被老师粉饰为“恋爱”。
赞美和鼓吹师生恋,只会让它带来的伤害比浪漫沉重得多。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严乙铭教授发表文章,呼吁高校禁止师生恋。
严教授深刻地写道:
“有些品德败坏的教师,通过欺骗、隐婚,甚至威逼利诱等手段,和学生发生性关系,影响和后果十分严重。”
可当时很多人却觉得严乙铭教授是老古董,干涉恋爱自由。
我们总是让步给爱情,却忘了所有的自由都有前提。
只要有冒险的可能性存在,难道不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杜绝悲剧发生吗?
其实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连美国、日本、德国等观念更开放的国家,都陆续明令禁止师生恋。
哈佛大学从讲师到教授都遵循一条原则:在公共教室、图书馆甚至学校走廊上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交流。
而自诩留过洋的包毅楠,打着思想开放的旗号,大肆鼓动连国外都禁止的师生恋。
他这不是蠢,就是坏。
语出惊人的包毅楠,说到底,优越感、特权感太强。
在他眼里,自己海归、博士、高校教师,算得上“上流”人士。
理所应当比别人得到更多的东西,享受更特殊的优待。
一个老婆不够,多配偶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高收入也不够,还要无忧无虑、养尊处优。找同龄的对象也算掉价,必须是大众观念里最具吸引力的漂亮女大学生。
一身傲气,自视过高,认为自己是规则的例外,要得到更多的眷顾。
可你已经有了不俗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被人认可,还在叫苦,索要优待。
这世界欠你什么了?
罗翔,同样是法学教授。
备受喜爱,常上热搜,却总是在反思自己:
“在命运馈赠给我的剧本中,我配拥有它吗?”
他的回答是:
所有的得到,都不过是幸运,这一切都是我不配的,所以要回馈。
包毅楠的特权感越强,罗翔这般的自省越稀缺。
而这,才是为人师表,最该教育给学生的品质。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更有人说:大师之大,不在于威大,而在于德大。
比爱才和纳贤更重要的,是原则和立场;
比科研和著作更金贵的,是德行和修为。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