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死的勇气只有一次 | 那些自杀未遂的留学生们现在都过得怎样?)
写在前面的话:以下故事都是真实采访,全部隐去真实姓名。完全中立的还原会比较难,因此文中会带入一些笔者的主观描述以保证人物饱满。这些留学生的共同的特征是对事情爱认死理,相对来说比较内向,来留学的时候年纪都还比较小,社会阅历也都不丰富。之前那篇抑郁症的文章之后,有很多家长给日报后台留言问自己孩子抑郁症怎么办,给笔者的感觉就是完了孩子抑郁症了,我能怎么帮他花多少钱都可以,不难想象家长平时也都是什么都为孩子操心。
记得前两天笔者的一个朋友说,如果以后生了小孩儿,要同时给他养只小狗,和他一起长大,到了他十几岁的时候狗的寿命也没差不多了,那时候正是挫折教育的最好年纪。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看似用力其实却没有规划,没有思考过在什么阶段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以保证他们心理、人格健全。
这里笔者不想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进入正题吧。
讲一个高中同学的故事。女生A,长得很好看,身边不缺追求者,属于那种比较冷的女神类型。和不熟的人话很少,但熟悉了之后会很开朗。大学来加州念书,和国内的男朋友分了手。A的父母是国土资源局的官员,很多年前腐败严重,他们一直是当地地产商的经济保护伞。结果地产商和银行起了欠贷纠纷,把她爸妈供了出来,两人因此双双入狱。
A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原本是衣食无忧、万千风光的官家小姐,现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大家都知道加州有很多中国学生作风比较夸张,A也是习惯了随手买几万的包包,周围的人不知道个中缘由,也渐渐起疑A怎么不再像以前那样出手阔气。
A的家庭支离破碎,没有了物质保障,本来光明的前途变得前途未卜,心理落差特别大。A还很喜欢红楼,那段时间大家都还在用人人,就常常发一些日志,悲秋伤怀的把自己移情到了林黛玉的影子里,朋友以为是小女生的悲秋伤怀并没有在意。结果A大一末开煤气自杀。美国都是天然气,没死成。后来A跟我说的时候,说自己当时等死的时候的心态,真的会像过电影一样快速翻过自己的一生,人瞬间就脱离了所有短浅的目光,站在了上帝的视角去看待生命这件事情。
等到真的站在了终点来看当时所有以为天塌下来的困扰,她突然就看开了——就算是回国了,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又怎样呢。她提到一个细节说,当时可能是短短的千分之一秒,她想到高中来美国前一直很想去大峡谷,结果等真的来了美国,却一直没机会去。毕竟怕死是生物的本能,那一瞬间她想,“如果这次没死成,我想去大峡谷看看”。
中国这些年有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在海外的孩子也跟着经历着家庭的跌宕,相信A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只不过大部分都不为人所知罢了。
再说一个痴情男B的故事吧。家里非常有钱,自己也挺争气,清华工科男,转学去了JHU念本科。性格比较较真,没经历过什么挫折,一切都特别顺。过的生活一直都很量化,考试的分数是他人生中最简单直接快速的反馈。B有个从初中就开始交往的女朋友,在UIUC念premed。女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但两个人一直异地,男生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天天跟女生说理工男的关(段)怀(子):天气冷多穿点衣服,多喝热水,少熬夜早点睡。
最后B和女生交往了七年还是分了,分手后才发现女生已经瞒着他劈腿了两年,对方是她的学长,也是近水楼台嘘寒问暖日久生情。B的理工男思维开始作祟,痛苦曾经自己完全有掌控权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专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也还不够成熟去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分手第二天回国,周围的朋友看出了端倪,就开始疯狂灌醉他,免得他醒了做傻事儿。B酩酊大醉一星期,基本上完全没醒过。朋友以为他差不多没事儿了,都散了之后第三天就听说他开车自杀了。好在车撞在高速公路下沿和桥之间的一棵树上,车废了,人伤得不重。
我问他,这次没死成,后来还想过再自杀吗?他想了想,跟我说,“大部分自杀的人,只会死一次,因为人要想鼓起死的勇气,真的只一次。就算没死成,其实他也已经死过一回了。”
笔者听B的朋友说,现在B男从原来很少话的一个男生变得很话唠,特爱聊天。B的爸妈并不知道这茬儿,还说孩子怎么变开朗了。B不再专情,对什么都没什么所谓,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最后B还开玩笑地跟我说了一句“撞车自杀是最蠢的,男人么都觉得这样死得比较刺激,其实常常死不掉还容易落下残疾。”不知道是得多看破红尘才能这样笑着说出这样的话。
最后说一下男生C,笔者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年纪不大,但因为现在自己创业,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只能往前走,不能停,也承担了很多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C跟我说当年的故事,他本科去中部州一个很小的学校念书,整个学校总共也就一百多个中国学生。朋友大部分是美国人,但美国人交朋友大家都知道的,不是特别好相处,不是人不好,是不走心。
因为C没有自己在完全陌生环境中生活过,有点不知所措,学习也很不适应。因为原来都是重点高中,中国老师是分配任务,然后带着你一步一步走。但到了国外你需要自己去安排自己的pace,因为学校的中国人少,教授也并没有要照顾中国学生的意识,他也不太懂跟教授沟通或者seekingoutforhelp。
C选了一门地理+美国历史的课,完全听不懂,教授仍旧按照美国学校的语言标准去要求你,基本上挂掉了,GPA一直都很低,3.0以下。于是他file了几个学校的申请想转学走,结果只被俄亥俄录取了,心里觉得很绝望,感觉命中注定逃不开这个大农村了。
C大一的时候申请实习,身边最好的朋友都拿到了很好的实习,对C的刺激很大。留学生的圈子往往很小,身边的人很容易决定你对世界的认知。样本量很小,C就把身边这个朋友的个例当成了主流。后来他才知道就算是现在,大一申请到那么好的实习都算是少数。到了大二的时候抑郁特别严重,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常常自己抽自己嘴巴,直到把脸都抽肿。最后也开车自杀了。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没死成。
我问他,自杀前没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他说,“我父母平时不太搭理我,自己把生活安排得很好,我感觉他们有我没我无所谓,因此没有觉得自己死了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笔者惊)那时候我实在是太小了,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其实父母是爱我的,我的离开会给他们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
我又问,“回忆起这段日子会不会还是觉得很痛苦?”他说,“不会,其实常常会想念,毕竟是那片土地让我从小孩蜕变成大人,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现在回头看,觉得很感激。”
这三个故事刚巧涵盖了人生最重要的三个主题:家庭、爱情、事业
很多人可能觉得,父母是贪官的人落得这个下场是活该,富二代被劈腿很正常贵圈不都那么乱么。但出身是不能选择的,每个人其实都是普通人,很多官二代也低调谦逊有礼,很多富二代也是单纯专一得要命。不管他们的家庭环境怎样、父母做过什么错事儿,都不应该作为我们失去人类悲悯的理由。(以上的富二代官二代只是笔者为了给故事一个小标题,并没有给他们打上标签的意思)
我最大的心理支撑是我的外婆,我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给外婆打电话,一听到她的声音我就立马静下来了,那是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对所有生命保持谦卑、有着淡淡沉静的声音。外婆小的时候父亲被日本鬼子枪杀了,被她的母亲(我的老太)一个人拉扯大,终于和外公结婚有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妈)。
但生活依旧艰难,一开始艰难是因为穷,和外公常常因为钱吵架。后来有一次骑自行车外出出了车祸,做了手术之后腿就有点儿跛,杵着拐杖走路。之后外公肺癌去世,再后来胆结石开刀,再再后来七年前查出肺癌晚期。
化疗、放疗,头发掉了大半,皮肤上长出很多难看的斑,那是吃药的副作用。我还记得那时候我高中,暑假我在家午睡,她睡在我身边,白白的蚊帐沿着床边落下来,身下是凉凉的草席。我睡不着,侧过身子问她:外婆,你疼吗?她叹了口气,轻轻摸了摸我的胳膊,没有说话,把手上的扇子冲我摇了摇,给我扇点凉风。
后来她实在撑不下去了,是生理上的痛苦,跟我妈和舅舅们说想安乐死。我妈和舅舅都哭,不让,然后很幸运找到一种新研制的药,五百块一天,效果很好,吃到后来实在太贵了,参加了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相当于是作为这种药的实验对象,每隔一个月都要去南京拍片子。外婆现在依然每天打两场麻将,精神奕奕。
去年暑假回家,我陪外婆一起做饭,外婆边淘米边说:“你外公在世的时候,一过年就忙的要死,在家煮红豆沙,用淘米的筛子滤出来,做八宝饭绿豆糕的时候就加一点,现在过年都去酒店吃了,现在的人哪,真是越来越快活。”
说完眼眶红了。外婆只上过小学,却非常有气质,家里、随身的小包永远整洁,衣服朴素却总能搭配得大方得体。每次和她走在路上遇到熟人,对方都问外婆是不是退休的大学教授。她和别人打麻将,不争不抢,对方爱占小便宜她就一笑了之。外婆一生命运多舛,却依旧能在生命的残酷面前保持优雅。
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抑郁情绪是人们终其一生都要与之相伴的。但是,健康的人只要生活中有积极的事情发生,或者自己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调节,就能暂时摆脱抑郁情绪的控制。笔者身边抑郁的朋友,有时候会转给我“你很好,你只是很特别”这种微信鸡汤文,大概的主旨是,你感到很孤独,你挺好的,你自己就是一个圈子blabla。笔者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抑郁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千万不要抱着自怜自艾的心态,自己缩在封闭的小圈子里,笔者亲测会恶化得很严重。
抑郁症最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思前想后。
走出去,在大自然面前感受一下生命的渺小。去青旅的多人间住一住,看看世界各地青年们是怎么生活的,和他们聊一聊,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去贫困的国度走一走,看看那些吃不起饭的孩子是怎样对生活仍旧充满感激。去有信仰的国度走一走,不一定要信教,但你可以看看信仰对苦难人们精神上的支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颗面对挫折仍旧热爱生活的心。Nobodysaidlifewaseasy.
据说,导致抑郁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三种神经递质: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恋爱的时候,大脑会刺激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晒太阳使人分泌血清素,慢跑促进分泌内啡肽。
所以要多恋爱,多晒太阳,多跑步。好好活下去。
文/菲林
更多有趣的故事与新闻可以在【留学生日报App】中阅读,扫描左边二维码右边可以开始下载
(左边二维码右边自动识别)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