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全国第一!上海250多名街头艺人“持证上岗”,高学历、海归不在少数)
如今在上海的不少角落,你常能看到一群人背着行囊,带着麦、乐器、音响。他们所在的地方,用音乐留住往来匆匆的行人,带给喧嚣的城市片刻安宁。
他们是上海的街头艺人。
街头艺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在欧美许多大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街头艺人不但可以展示自身的文艺特长、获取相应的酬劳,同时为市民欣赏艺术表演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在中国,曾有不少对街头艺人的刻板成见,认为他们文化程度较低,没有稳定的演出场地,艺人得不到尊重和安全感。
而变化从2014年开始。那一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的“破冰城市”。在5年时间里,持证上岗街头艺人队伍从最初第一批的8位艺人扩展到现在十四批250余位艺人。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曾说:“街头艺人不是流浪者,也不是乞讨者,他们都是经过考核和筛选,取得演出证书,是街头的‘艺术家’。”
事实上,这些街头艺人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拥有高学历的80、90后年轻艺人,他们中有双学士、双硕士,还有很多海归。来自安徽的杜烁辰是一名全职街头艺人,“现在街艺越来越专业化,有很多出过唱片的、专业院校毕业的纷纷加入进来。因为我们本身表演就很接地气,不设舞台、零距离表演,上海市民越来越重视和欣赏我们了。”
除了少数的全职艺人,大部分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都是兼职。来自法国的路易克今年刚刚拿到街头艺人证,他是一名工程师,已在上海工作4年,普通话也说得不错。他与来自波兰、英国、乌克兰的朋友们,组成了一支欧洲人乐队。或吹奏笛子、或拉起手风琴,将充满爱尔兰传统风情的音乐与现代节奏无缝融合。
“我很惊讶于上海街艺文化发展的积极氛围,给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很乐意每年加入其中,用音乐给这座城市带来不一样的颜色。”
如今,上海街头艺人形成了可良性循环的街头表演管理制度,从筛选、考核、专业培训,一直到每年年度考核、评选年度十佳艺人的奖励机制,让街头艺人的表演规范化、常态化。街头艺人也形成了见习艺人、月艺人、周艺人、全职艺人、年度艺人的梯队。
(颁发年度十佳艺人证书)
在市文旅局、各区文旅局的推动下,街艺表演从静安公园起步到今天“四面开花”,已发展到在静安、长宁、杨浦、黄浦、徐汇、虹口、闵行8区的街头、广场、公园、商圈设立表演点,如静安公园、金虹桥商场、徐家汇公园。街艺表演定时、定点、定人,每周都有固定的排班表制度。
演出行业协会与街头艺人一起探索,组建了一支街头艺人“自治”督导团队。督导们每天在各个表演点进行巡查、填写表格,包括艺人到岗表演情况、收入等,接受观众投诉、防止强买强卖,处理突发事件,让街头表演更加安全有序。
五年来,他们的表演形式也从最初的音乐类、非遗类两种,发展得更为多元。包括钢琴、键盘、吉他弹唱、萨克斯、非洲鼓、曼陀铃、滑稽杂耍、阿卡贝拉合唱、民乐组合、水晶球大环、街舞、西班牙弗朗门戈等。还有传统剪纸、易拉罐工艺制作、中国结编织、盘扣、葫芦雕刻、工艺书法、麦秆画等。
街头艺人们也从最初在静安公园门口,连唱四小时颗粒无收,到现在通过街头表演有了可观的收入。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艺术质量,去坚定自己追求的梦想。更有艺人代表上海文化界走出国门,参加“欢乐春节”等活动,到南美进行非遗手工艺表演。
“大家说上海的街艺越来越好,是精神面貌很好。他们配上这个证,懂得了‘担当’,懂得了对艺术的敬畏。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收获,不仅仅是当初设想的为这座城市增加一种文化样态”,韦芝说。
今天,“第五届上海街艺节”在上海街艺起步的静安公园再度拉开帷幕。上海的街头艺人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街头艺人汇聚申城,将在近十天里带来持续的街艺狂欢。它不但成为一个向外展示城市多元魅力的文化窗口,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
“街头艺人毕竟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公共文化,它必须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跟表演质量、社会文明程度、市场环境等都有关。下一步我们希望全上海每个城区,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韦芝说。
“上海街艺”是上海文化一块越来越闪耀的“金字招牌”,更是旅游观光的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街头文化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也是一座城市胸襟宽广的表现。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