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海归找工作,留学生在国内找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TalentPi服务的百来位客户中,有近90%是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工作经历的。
他们的背景主要分成三类:
第一类在海外留学毕业直接回国工作的,以海归硕士为主,基本没有实习经验,在海外的留学时间持续1-2年;
第二类在海外留学和实习时间持续4年以上,以法国德国的留学生居多,也有本科就出去的;
第三类在海外留学和工作时间持续5年以上,遇到时间最长的是10年,其中有好几位是MBA的学历背景。
这三类人群回国后找工作,面临的问题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这篇文章先说一说共通的地方:
信息不对称指求职者和招聘方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同。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就很难匹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招聘方也难找到合适的候选人。
要命的是,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但其实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这个状态很可怕,直接影响求职效果,严重的还会影响求职者的自信心。
我举个例子:
有一位德国留学背景的客户,在简历上就是如实地描述,“2018-2022,XX大学,硕士,专业宏观经济”。但这样的描述,给到用人单位的直接感觉是“研究生读4年,是不是学习不好?”,“大学没听说过,是不是野鸡大学?”,如果是应届生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加以说明的话,很容易就被用人单位这样的想法把简历给否了。
当时这位学员找到我的时候,我开始也有一样的反应,后来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德国的研究生是要读比较长时间,而且德国研究生比较难毕业很多人念着念着就转别的方向了,她是当时全班第四个毕业的成绩算很好的,再加上她中间还修了半年的德语,所以看起来时间跨度很大。另外其实她所读的学校也很不错,在细分领域德国排名是第一,她读的专业在德国也能排名前5。
经她这样解释,再跟她把研究生期间一些有亮点的项目盘点了一下后,我们把简历的单只是学历背景的部分就做了一个“大换血”,尽可能地消除招聘官可能会有的顾虑,简历一下子就看起来不一样,很快就拿到了好几个面试。
同样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每一个海外归国的求职者身上,他们并不知道哪些对国内的招聘官来说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所以简历往往看起来很普通。尤其对于一些本身学校或者专业在国内没有太大知名度的应届生来说,非常吃亏。
在辅导这类求职者的时候,我会在前期对他们的背景经历问得很细,因为我深知道这些求职者能力层面没有任何问题,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那么求职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这个问题算是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带来的衍生问题,理论上来说,如果你真的很懂国内的市场需求,那么也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了。但实际情况是,个人是很难看清职场全貌的,哪怕是一直在国内的人,在实际找工作时也有一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带来的结果是,海归就业找工作,求职者往往认为自己适合做这个或者做那个,但实际对应的国内的岗位可能只想招个一般学历的,根本没有预算招一个海归。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的话,求职者会逐渐丧失信心,感觉自己很委屈,明明都已经放下身段,怎么对方都还看不上我。
同样举个例子,
我有一位客户,毕业于国内985高校,随后去美国读研,就留在美国工作了,中间还读了个MBA,MBA毕业后换到金融行业又继续做了两年。疫情期间回国工作,连着半年都没找到合适的。
当时我给他做第一次辅导的时候,他的自我定位是去互联网科技公司做一个产品经理。虽然他的特质确实适合做产品经理,自己也是技术出身,在MBA之后的那家公司也有过一些领导开发小产品的经验。但依照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他的背景,能力,以及对薪资的期望,是没办法在找到匹配的产品经理的岗位的。国内的能给到对应薪资的就那几家公司,而那几家公司对这样级别的产品经理的要求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大厂的产品经验的。
在对他的背景进一步分析后,我给他的定位是往商业策略方向发展,这方面国内欠缺人才,而大厂又很需要。职位方向的转换,直接体现到了简历和面试上。依照这个职位方向重新定制的简历,很快就收到好多猎头和HR的电话,然后很快就定下了一家公司,薪资也满足期望。现在工作快1年了也觉得这个方向自己挺喜欢挺适合的。
这里要说的差异一个是就业市场的竞争差异,一个是文化差异,还有一个是语言的差异。这和以上两个问题也有相通之处,但体现的形式会不一样。这三个差异对留学生海归求职带来的影响都不小。
先说说就业市场的竞争差异,基本国内能够给到海归期望薪资的要么是500强外企,互联网,还有一些欧美的咨询公司之类的企业。这些企业并不是只有海归感兴趣,基本所有人都感兴趣,所以海归留学生面对的竞争环境挺恶劣的,简历面试尤其要好好准备
再说说文化的差异,至少我和我的那些海归客户的感受是,欧美国家还是比较开放的,没有太多对于岗位和年龄的“歧视”。但国内多少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些海归在国外工作时没意识到,回国想找个匹配的工作就很难。
有一位学员在法国基本都是销售的工作,博物馆的导购,香奈儿的销售,但回国再找同样的工作,薪资上直接不能满足期望,还要承受做类似工作的社会偏见(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因此在国内找工作时候,不得不面对这些挑战,有时候可能面试直接会被面试官“冒犯”到。
最后说说语言上的差异。不得不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这在我给学员辅导简历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同样一份word中文简历,如果想把意思原封不动地用英文表达出来,有时候两页word都写不完。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怎么把英文简历变成中文的还能合招聘官的意,怎么去识别面试官的一个问题背后的意图,就显得很关键。
有时候有学员还会跟我抱怨,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国外的环境,国外的沟通比较直接,国内的会很委婉,他不太能接受。之前就有北美的MBA跟我提到,每次面国内的公司,都会听不懂一些问题背后的意思,经常简历过了关,面试就是过不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MBA回国求职该注意什么》
应对这些差异带来的挑战,我的对策是:
第一是要做足准备,简历改个10版8版都是不过分的,必须要让HR在10s内把你的简历选出来;简历要展示怎样的逻辑,什么地方该写什么,都会讲究。
第二是跟学员做面试模拟,把每一个故事都雕琢出来。这方面说个题外话,我觉得MBA背景的客户还是不错的,毕竟MBA“喷子”多,很能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通常这类客户在TalentPi这边辅导需要的时间比较短。
第三是针对每一个面试做准备,我们会在面试前推测面试官可能会问什么样的问题,面试时可能会被挑战什么,基本8成都会被我们猜出来。
第四是要多面多练,实战经验出真知,面多了就自然有感觉。通常我不会让学员一下子就去投自己最中意的岗位,而是先从自己不那么感兴趣的工作入手,拿到面试机会就去面,先找找感觉。
以上三个问题,看似不同,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求职者对岗位的理解不到位,对自身的理解也不够清晰,因此会带来信息不对称,岗位需求和自身定位匹配度低的问题,从而会对直接的求职简历面试产生影响。
基本上TalentPi在辅导客户的时候,就是从这些根本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把客户拉到一个正确的跑道上,那么求职的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想了解更多TalentPi的定制化求职服务,请点击:《定制化求职辅导》
TalentPi创始人小闲Lucy拥有超过10年的招聘、求职辅导等相关经验。曾是一家猎头公司的百万顾问,为几十家国内外顶尖企业提供招聘解决方案;并曾就职于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担任HRBP和OD职位。
她拥有国际职业咨询师认证,同时是一名ICF(国际教练协会)认证教练。曾担任华师大MBA与同济大学MBA的职业发展教练。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法国凯致商学院的国际MBA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