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百年学子留苏珍贵档案上午首发,为国留学建设伟大复兴梦)
新民晚报记者孙云/摄(下同)
【新民晚报·新民网】“这是一群特殊的留学生,他们深知前方等待的并不是什么博士、硕士学位,而是革命生涯、是斗争、是监狱,是流血、是牺牲。但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甘愿接受革命风暴的洗礼”……今天上午,在“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主题展预展上,观众们在珍贵的老档案中“见到”了一批特殊的留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领袖,但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牺牲在了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战场上:秦邦宪、俞秀松、董亦湘……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开启“百年留苏”历史大潮。正如从上海起航的赴法勤工俭学留学运动,这批特殊的留苏学生也用“为党留学,为国留学”的理想抱负,走上了救国救民的留学路。
“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主题展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共同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举办。共展出实物档案180余件,图片及文献档案400余件,较为全面展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留学苏俄的足迹,系统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留苏”历史进程,突出展现了留苏学子在建党、兴党、到强党的百年征程中所做出的突出历史贡献。
在这些泛黄的档案和充满年代感的实物展品中,人们可以见证百年留苏路,重温历史中的许多重要时刻,更可以见到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人们都知道毛泽东主席的这句名言,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他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留学生发表的讲话。在此次展览上,不仅有当时记录的讲话原稿,还有难得一见的讲话录像。曾经亲身在会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留苏学长们如今早已年届九旬,但是,在展览中重温当年的场景,记忆一下子就被激活了,一个个细节生动地浮现眼前,还想起了毛主席教导同学们:“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
与现在的留学有极大不同,100年前的留学苏联,并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时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
在展览中,人们通过复刻的“求索之路”地图可以看到,1921年春,留苏之路从上海启程,在李汉俊等人的安排下,外国语学社培养出的几十名学员启程远赴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他们一路秘密行动,从上海乘船,经日本长崎,再到海参崴,又转至伯力、黑河,最后再乘火车经赤塔抵达莫斯科。
海参崴当时时局复杂,有红军、白自卫军,还有日军及张作霖的军事哨卡和领事机构。所以,在海参崴下船后,要凭借联络人开具的介绍信(路条)与俄共(布)远东局的联络人员秘密接头后,才能乔装完成接下来的行程。在首批留苏学生中,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的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都历尽艰辛,刘少奇就曾经被张作霖的军队抓了起来,他镇定自若,一口咬定是做买卖的,这才逃脱。正是因为路程艰难,所以,这段留学之路一直从春天走到了夏天,方才以顺利抵达结束,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丢失路条,导致留学路夭折。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发表讲话记录稿
苏联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巨大的两所“洋学堂”,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精英。他们在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革命理论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回国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支柱力量,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1年至1924年,任弼时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展览中有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摄于1924年列宁逝世时,任弼时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作为为数极少的中国人之一,代表东方民族为列宁荣誉守灵五分钟。他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在明亮的灯光下,我觉得他栩栩如生,正所谓虽死犹生。”短短五分钟,在他年轻的心中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震荡,更坚定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数月后,他奉命回国,行前还专门去谒见列宁墓,发誓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奋斗。
在莫斯科更加坚定革命志向的还有很多人。刘少奇在留苏期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展览介绍,他在回顾自己“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时曾说:“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党的事业。”
通过珍贵的老档案,观众还可以见到革命先辈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例如,在展览中,刘伯承就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另一个身份”——元帅翻译家。原来,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受中共中央的委派来到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求学。时年36岁的他是年纪最大的中国学员,但他学习毅力惊人,半年后就能直接听教官用俄语讲课和阅读俄文教材,阅读和翻译能力成为全班最好。如饥似渴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在当地被冠以俄文姓名“阿法纳西耶夫”的刘伯承元帅,为如今的留学生们做出了时代的表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留苏百年。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51年选派首批375名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拉开了建国后大规模派遣留苏学生的历史序幕。之后,陆续又有一批批学子留苏留俄,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矢志报国,在从建党、兴党、到强党的百年征程中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本次展览将重温这一历程,在6月19日起至7月13日预展期间,接待团体预约参观,7月14日正式开幕后,持续至8月15日面向公众开放。(新民晚报记者孙云)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