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马上评|取消留学证明,让留学生回国之路更通畅)
教育部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消息一出,我马上回头看了眼文件箱中各类厚沓沓的证明材料。那是我回国后拉着长长的流程清单,奔走在留学服务中心、单位人力部门和社保中心等部门的“成果”。有了它们,我才能顺利地办理就业、社保和落户。
回国以后,许多小伙伴的日程表第一项不是抓紧找工作,而是证明自己出国学习过,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则是开启这一漫长“打怪升级”之路的第一步。学成回国前,申请者要准备好学位证书、I-20、I-94、个人护照等一系列原件和复印件,然后在线填写申请表,并邮寄到中国大使馆教育处或总领馆。
我和同学曾经笑称,这一过程简直治好了我们的拖延症和马大哈病。因为一旦中间出了bug,无法如期拿到这一证明,就会使此后的每一步都寸步难行。比如,入职时正规的招聘单位都会看你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而这一证明的办理材料之一便是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我的一位朋友也因不知道要在回国前申请,此后又迟迟没收到漂洋过海而来的证明,便错失了当年在单位的落户指标。在北京,不少留学生都会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落户,在“回国两年内申请”这一限定条件下,即便紧锣密鼓地办理手续都可能刚刚赶上,更不用说因缺少一个证明而耽搁一年了。
其实,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最初产生,有着自身的时代背景。在互联网并不发达、政务信息共享不够普遍的情况下,这一证明能够发挥核查和甄别功能,防止有人在“克莱登大学”混学位,使留学生归国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可是在国家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样重重叠叠的繁琐流程就显得有些落伍了。我在办理回国手续时,就发现不同证明之间的作用有着较大范围的重合,一些材料的开具和办理必要性并不大。比如,要认定留学事实、质量和身份,完全可以通过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一个材料加以证明。在一些明明可以在线办理的情况下,申请者却必须于每个节点都到现场办理。我的一位同学就曾因在外地工作,不得不找黄牛帮忙领取。
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重新梳理流程和材料清单,以必要性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以精简,真正让留学生们“最多跑一次”。
记得我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往往要在工作时间跨越大半个城去排队,来回跑过十几次。当一切落定后,我问出了最想问的那个问题:“请问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办理了?”工作人员以一副“很懂你”的表情答道:“是的,恭喜你。”
其实,让群众少跑腿听起来很抽象,却切切实实地关系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对于回国后要忙于求职、创业的留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尽量减少对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干扰,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技术赋能,打通信息孤岛,打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积极推进一网通办,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比如这几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实现公派留学、学历学位认证、留学存档等业务的在线办理。比起事事需要本人现场办理的不必要要求,这一改变显然更为人性化,也有利于相关部门的高效运转。
这一次,留学生们正式和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说再见,也是使他们归国流程更为清爽的重要一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