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清北本科落户争议 上海新政刺痛的不仅仅是复旦交大学子的神经)
上海日前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根据毕业生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期间成绩、所获奖项、英语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打分,依循近年来的惯例,应届毕业生积分达到72分,便能够进入上海的道。此外,《办法》还提出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在传统的打分机制之外,直接落户。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新颁布的《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中的内容,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的焦点主要围绕“北大”“清华”和“本科毕业生”这两些字眼,而背后还涉及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所谓绿色通道,让人感觉有歧视嫌疑。
尤其是“本科”字眼,戳中了很多颗敏感的心。乍一看以为北大清华的学生,再一看才发现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为什么是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可以?条件门槛被限制得如此严格,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讨论。
引起争议的是《办法》中提出可以直接落户是专门针对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就连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也被拒之门外。这让人匪夷所思,难道清北的研究生、博士生不算高端人才?能力还不如本科生?
复旦和交大本科毕业生被“排外”宝有苦说不出
政策规定只针对“北大清华的本科生”惹发争议!一向以排外著称的上海,这次却未给上海本地高校亮起绿灯,将如知名的复旦和交大都不在直接落户之列。有人吐槽说复旦、交大在哭泣……对于本地学子,复旦和交大毕业生表示“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上海新政以北大、清华本科生为试点,让很多网友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感到不公平。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在上海的复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不可以呢?
有人质疑这种落户方式是否公平,学历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吗?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真的高人一等吗?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真得适合上海这片土壤吗?而且只针对本科生,越来越看重第一学历,是要一考定终身吗?同时,刺激着人们对关于“一考定终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经,有人直接提出:不如把政策改为高考成绩700分以上可直接落户上海算了。
调查显示:上海并不受清华北大本科生“怠见”
从清华、北大发布的本科生就业报告来看,2017年清华北大毕业生仅8人签约上海,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到上海就业的,其实并不多。
2017年,北大本部本科毕业生2645人,75.16%人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共606人,与上海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仅有2人。清华大学本科毕业3119人,深造比例81.9%,签三方就业人数147,其中北京占21.1%,约为31人;上海占4.1%,有6人。
虽然,北大、清华每年毕业的数千名本科毕业生中,近80%选择升学深造,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又有一大部分会选择留在北京,真正愿意为了落户而选择上海的并不在多数。据统计,近年来,北大、清华毕业生留京就业率也在逐年下降,已经跌破50%。
再说,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有没有真本事,单凭一张毕业证书并不是就能看出来的。上海此举,更是摆明了这座城市非常欢迎顶尖人才,至于普通的可以随你便。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做法好像就是把人分三六九等,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清北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上海,为何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小编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清华北大是我国的两所最高学府,很多人向往但是真正考上的屈指可数,点名清北变相说明了对其他学校的歧视,刺激了人们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其次,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本身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比较大,试点政策的实施,让这部分年轻人倍感压力增大,情绪被调动起来,加剧了争议白热化。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之下,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北清率”,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学校仍然有用高考状元、“北清率”等宣示教育政绩的冲动,这种政绩观的背后有着民众对北大、清华的盲目崇拜心理在作祟,当然也就包括具有以北大、清华本科学落户为试点的举措。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