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为什么上海落户的准确要求十分难以捉摸?深度阐述原理)
大多数人都不明白上海落户的审核机制和原理,所以对上海落户要求总是云里雾里的,加上各种道听途说,就更加云山雾罩了。
比如,总是有人问类似问题:“落户政策里没有写要求社保基数啊,为什么因为社保基数不够不让我落户?”,“我一个朋友跟我情况差不多,他就落了,为什么我被退回了?”,“有人1.5倍社保都落户了,为什么我2倍社保反而不能落?不是社保越高越好吗?”...
你是不是也有上面类似的疑问呢?
首先,必须明白上海落户审核跟其他常规行政事务审核不同。比如,申办居住证,满足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就一定批一个居住证给你。但落户则不同,一方面它没有一个完整,明确且可量化的统一要求,政策文件里写的只是一个大体准入门槛,真正决定最后结果的是落户审核阶段的隐性要求。另一方面,就算落户审核阶段的要求也是因人,因司,因区甚至因时而异的,很难捉摸,只有一个大体“参考线”。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居住证是一种临时性权益凭证,理论上可以不限量供应,它会随着上海的人口流入和流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但户口一经发放永久有效,为上海城市资源的最高权益凭证,且上海户口在国内城市中含金量颇高,远远供不应求。所以上海落户审批必然是一个“总量调控,择优录取”的行为。
既然需要调控和择优,那么必然要根据“需求端(申请人群)”的情况动态制定录取要求,所以落户政策里只能写一个大体框架和基本要求,以保证其调控和录取的灵活性。
更难理解的是,有时候两个人情况类似,甚至社保基数还要高一点,但最终结果却仍然不同。这个就跟上海落户的审核倾向及原则有关了。
居转户倾向的人群是在优质单位,工作稳定,收入逐年提高的人;人才引进呢?要么个人属于高层次稀缺人才,要么属于上海重点支持机构的紧缺急需人才。比如,居转户,一个人七年都在一家国企单位工作,另一个人七年换了很多工作,社保基数高高低低非常不稳定,那么肯定倾向于前者。再比如,人才引进,一个人是1.7倍社保,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岗,另一个人是2倍社保,国贸专业,运营岗,那么肯定倾向于前者,因为说后者是“紧缺急需人才”有点牵强。
从审核原则上说,合法合规是统一的基本要求,对结果影响比较大的是“合理真实”原则。合理则更具真实性,真实则通常比较合理。落户审核肯定希望你的材料是自然真实地反应你的个人情况,而不是为了落户而人为突击进行的一些操作。
比如,社保基数水平保持一定的连贯合理性,因为社保跟收入挂钩,正常情况收入是逐年提升的,如果社保基数一直是最低,后来突然拔高到2倍,那么就不那么合理,只要觉得有人为突击嫌疑就可以退回。居转户正常录取要求是前四年1-1.3倍,后三年1.3-1.5倍。但如果这七年都在一家正规单位,那么前三年社保即使低于一倍一些,只要后面是稳步提升的态势,通常也会批准落户。
再比如,有些人为了落户把社保挂在高新企业,以为有本科学历满2年2倍社保就能落户,想得太简单了,首先你的“意图”必然在材料中留有“痕迹”,人才中心老师经验丰富不可能看不出来。其次,你的过往经历,你的专业,能否体现出你是“紧缺急需型人才”呢?而且,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混进队伍”的,根本算不上上海重点支持的对象,自然也不支持其引进人才了。
综上,就可以大概明白上海落户审核是怎么回事儿了,你以为的情况差不多,其实在人才中心看来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所以除非条件差得比较多,比如,申请居转户,社保和个税却多年都是最低,那就不用想了,肯定落不了,否则上海落户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因为是人工审核,确实具有一定“运气成分”。
关于上海落户,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和特别经历,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