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北大硕士送外卖、火锅店只招985……去年毕业的名校生都去了哪?)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的文章刷屏,名校毕业生、外卖配送员两种身份叠加,造成了一种错位感。每年从各高校走出的名校生们,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他们都去了哪里?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文染
···
不久前,有两个新闻特别有趣。一则是,河南一家名为“985火锅学院”的火锅店,发布招聘启事,以年薪20万的优厚条件,招聘“985”毕业生当服务员,被众人指责“大才小用”、“侮辱人才”。
而另一则,是在一篇名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的文章中,一名北大硕士毕业生自述道,他在个人成长与社会标准的交锋之中,产生出剧烈的迷茫感。而他解决这种迷茫感的方式是,成为一名外卖员。
有人说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天子骄子”,应该被委以重任;也有人说他们自以为有文凭就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每年从各所高校走出的名校生们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高材生们又都去了哪里?成为了怎样的人?
1.
/深造or工作/
以本科生为例,毕业之后一般要么选择继续深造,要么选择参加工作。而对于顶尖高校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出国(境)深造继续学习。
例如:
清华大学2018届本科生出国(境)深造人数619人,出国(境)深造率为26.3%,相比2017届毕业生的28.2%下降1.9个百分点;北京大学2018届本科生出国(境)留学817人,占比30.34%,相比2017届毕业生的30.85%下降0.5%;浙江大学2018届共有1320名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2.86%,较去年下降了1.3%;上海交通大学2018届本科生出国(境)深造人数924人,出国(境)深造率为26.32%,相比2017届本科生的28.06%同样下降1.7%。
此外,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而各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出国(境)深造地点,首位为美国,其次是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地区。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8年校本部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为1148人,比例为15.21%,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59.84%。
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比例分别为9.23%、5.49%,另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国家继续深造。
▲图片来自青塔数据
不过从近几年统计的数据来看,随着国内院校综合实力增强,国内大学有了占据国际水平前端的教学质量,使得“海归派”不再像早期那么受企业追捧,国内名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趋势也有所下滑。
2.
/一线or老家/
如果不选择继续深造学习,很多名校生在选择就业之前,首先要抉择的是工作城市。
现如今除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外,许多发展势头较好的二线城市也进入了名校生的视野。而为了带动经济,引进人才,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郑州、青岛、福州、沈阳、合肥等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抢人大战”,纷纷降低落户门槛,提供租住和生活补贴,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
▲图片来自网易数读
只可惜,虽然二线城市为了招揽人才,不惜送钱送房送户口,但大多数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仍是北上广深。
2017年,985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省市为广东、北京和上海,二线城市的“抢人”方针收效甚微。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18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8.27%,而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仅为8.81%;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有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西部地区就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则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部地区。
根据统计,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首选皆为本地城市。
例如: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51.98%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复旦大学73.86%毕业生选择留沪;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更是有85.5%的人留在广东工作;然而哈尔滨工业大学仅有9.2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黑龙江就业。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顶尖高校毕业生都流向了东部发达地区。
▲图片来自网易数读
造成二三线城市人才流失、一线城市虹吸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2016—2017》中显示,许多名校毕业生最看重的就业因素,不是户口也不是房子,而是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和兴趣爱好。
尽管很多二线城市吸引人才的方式诱人,但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名校生更青睐于机会更多、更丰富的一线城市。
3.
/专业,等于职业/
从2018年985高校毕业生行业流向数据来看,就业人数前五名的行业分别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清华两校毕业生流向前五的行业,除了排名不同之外,意外重合,即教育、金融业、信息行业、科研技术与服务和公共社会组织五大行业。
▲图片来自网易数读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985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最多,占35.96%,其次是国有企业、机关、三资企业、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毕业生的主要去向都是国有企业。
此外,签约985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包括BAT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和国家重点央企等,前五名分别为华为、中国建筑、国家电网、上汽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其中华为吸引名校毕业生的人数,远超其他企业。
▲图片来自网易数读
2016年底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左右,本科生中理学、农学和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
但这一现象在名校生中却不明显,多数名校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此前,北京大学为掌握毕业生求职期望、工作满意度、就业匹配度等关键信息,曾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本部签就业协议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
结果显示,2018届北大毕业生中,89.44%的人表示自己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
其中,认为签约单位提供的职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占35.8%,“相关”的占37.2%,认为“不相关”和“很不相关”的共占10.56%。
除此之外,就业与专业相关度还受学历影响。学历越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越高,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签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明显高于本科生。
除了到企业就职以外,还有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创业,而且2018年各大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人数相比2017年有所减少。
据统计,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54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本科生24人、硕士生24人、博士生6人,相比2017届毕业生减少5人。
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直接创业人数为60人,其中本科生16人,硕士生40人,博士生4人,直接创业总人数相比2017届毕业生减少11人,创业领域多集中在互联网和文化创意。
4.
/薪酬,是第一生产力/
说到了就业,就不得不提及薪酬。毕业生薪酬水平一直是不少毕业生较为关心的问题。而从现实情况看,重点高校毕业生们普遍年薪超过10万元,其中研究生普遍要高于本科生。
中国薪酬网曾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通过对39所985工程院校和112所211工程院校在内的近百所高校调研,对比了2013届、2015届、2017届本科毕业生薪酬状况。
▲数据来自中国薪酬网
从图中可以看出,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9065元。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平均薪酬为9042元和9020元。
而除浙江大学外,位居前十的高校均为北京和上海高校。可见,一线城市的高校在毕业生薪酬上明显占据优势。不过虽然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985高校排名靠后,但并不意味着毕业生自身工作水平不够。
毕竟,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没有一线城市高,6千到7千的薪资在当地还是很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不再“吃香”。
▲图片来自网络,图中红色代表本科生,蓝色代表研究生
可以看出,国内本科毕业生希望的薪资在6000到8000元,而国外留学回来的本科生希望薪资在8000到1万元。
国内的研究生希望薪资在8000到1万元,而留学回来的研究生期望薪资在1万到1万2。
总结来说就是,留学生希望的薪资比国内毕业生要高出2000元。针对这一情况,很多企业并不买账,实际给予留学生的待遇及薪酬与国内高校毕业生基本无差。
此外,第三方数据机构曾在2017年7月发布了一则《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与2015届(34%)持平。
该机构还曾对200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多次跟踪调查,发现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重点院校的是1.7个,非重点本科院校的是1.9个,高职高专院校的是2.2个。
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每个单位工作时间是:重点院校为1.5年,非重点本科院校为1.4年,高职高专院校为1.2年。
到了2009届,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重点院校22%,非重点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主动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
由此可推测,相比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名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或有更好的弹性空间可以选择,对于个人职业规划也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使自己能避免一些弯路和选择上的波折。
5.
/结语/
人们之所以对名校生的发展前途如此关注,褒贬不一,无非是对学历的意义、对人才的定义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抛开某些个例不谈,名校生确实在就业选择、职业规划、薪资报酬等方面,要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后者拥有更多的机会与选择权。
而许多城市和企业拉拢名校生,不只是因为看重名校的声誉,更多的是认可这些名校生的“气质”。
那个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北大保安——甘相伟,曾在自著的《站着上北大》一书中提到,因为自己身边都是优秀的人,跟着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这一番话很好地诠释了名校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点出了“气质”所在,即更强的自律性、更快的适应性,以及更自主的学习性。
同时也说明了,即使并非出身名校,只要具备了这种“气质”,一样可以被人青睐,有所作为。
换句话来说,不是名校生普遍优秀,而是具备这种“气质”的人多为名校生。
作者:文染|喜欢挖掘生活不同面的文字工作者。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